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写到:
“如果你为自己设定了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你是在利用钟表时间。
然而,如果你过于注重目标,或许因为你在寻找幸福或成就,成为一个更圆满的自我感,这时你就没有再关注当下了。
当下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而沦为通向未来的踏脚石。这样钟表时间就变成了心理时间。”
作者提到的钟表时间,是指生活中实际事物利用的时间,也包括在过去经验里吸取教训及为未来采取行动的时间,属于客观性事物消耗的时间。
心理时间是思维认同过去,而回忆、悔恨、沉浸于过去的时间,及为未来担忧、彷徨的时间,属于心理内耗的时间。
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是会转换的。如果你修行的很好,能拿捏住两者的尺度,即能设定目标努力实施,又能临在当下来处理实际事物,处理完毕实际事物后,又能立即回到当下,不再创造出内耗的心理时间。这样的修行状态是最好的。
但如果你处理完实际事物后,仍然在担心计划目标是否能完成,仍然为昨天未达成目标而悔恨万千,仍然不断的想着如何才能寻找到幸福和成功,那么你就不在处于活在当下的状态了。
当下则成为了你达成未来目标而献身苦恼的奴隶。
你的生命也将处在充满焦躁、彷徨、不安、利益熏心的忙碌之中。
你也不会看到路边的花朵有多美,也不会体会到和煦的阳光有多温暖,也不会留意到亲情之爱的流动滋养。
那是因为生活失去了用“心”,失去当下就是迷失心灵。
想想自己,我的大量时间都花在心理时间上了,大脑里常常蹦出过去做错的事、说错的话、哪里不够好,有时想起过去后悔的事还会说“对不起、对不起……”
我又常常活在未来的担忧不安中,一直处在寻找中,寻找自己的天赋才华,寻找活出价值和富足的途径。
带着“未来目标”的重担无法放下,无时无刻的想“怎么做”,反而过的惴惴不安。
原来这种不安,不是“目标”惹得祸,而是我们区分不开“心理时间”和“钟表时间”惹得祸。
你可以有目标,每天做完为目标行动的实际事物后,就放下目标,回归当下。
当你又因为过去或未来而焦虑不安时,请成为思维的观察者,不去判断和分析,也可以留意你的一呼一吸,感受五官的感觉,自然你就回归当下,回归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