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一个宽大、整洁的墓穴里找一个人谈话。刚进入墓穴的时候遇见了早已相识的美丽动人的犹太姑娘和对“我”丝毫不理睬的法国贵族——德·波伊丁。犹太姑娘对“我”热情且喜爱,“我”也对她产生了爱意,她想让“我”留下来,为了她“我”也愿意留下,但不是现在,“我”还记得自己前来的使命,“我”得找墓穴里一个人谈话。她也刚来这里不久,她还不是这里的人,既然“我”另有他事,她认为那越少浪费“我”的时间越好,最后她将她的寿衣递给了“我”。
在我看来,这个墓穴是一处桃花源,一处别样的桃花源。这里宽大而整洁,还有不少空的棺材,似乎表示着欢迎外来人的加入。更重要的是,当“我”告诉犹太姑娘“我”得找墓穴里一个人谈话时,她回答我——你必须找他谈话吗?在这里,可没有承担什么义务的规矩。这里是墓穴,本是死去的人应留之地,无论生前如何尊贵富有或贫穷卑贱、日理万机或无所事事,死去的人将摆脱一切,将没有承担任何事情的义务。因此这里是留给活人的墓穴,是让活人摆脱世俗繁杂别样的桃花源。
最后犹太姑娘将她的“我”寿衣给了我,寿衣是人离去后少数能带入棺材、代入墓穴的物品,她将寿衣给了“我”,不为其他,而是将它作为定情的信物,期望“我”完成自己的事情后,留下来陪伴她。这是她对“我”的寄托,这是墓穴对“我”的欢迎,这也许也是“我”完成繁杂俗事之后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