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幼儿园的细胞,而班级常规则是“细胞液”,为“细胞”的存活提供一定的生存条件。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意识到对班级内的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把握孩子们的身心成长规律是规范班级常规秩序的准则和必要前提。《纲要》总则有言:“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尊重幼儿,了解幼儿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紧跟幼儿的个性和认知习惯,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其次,教师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幼儿年幼无知,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导他们从无知到“有知”,即要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活动,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有了初步的是非明确界限后,再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以后该怎么做,如何保护自己,进而逐步引导他们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在引导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孩子较快掌握,也会有部分孩子不听管教,这时候就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比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教师可以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对这名幼儿用鼓励的语气说:“太厉害了!这位小朋友会自己叠好毛巾,也很乐于助人,帮助其他小朋友叠好毛巾了,我们要给他们掌声哦!”老师这样鼓励过后,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会对鼓励的力量做出及时的反应,根据这一特性,其他幼儿纷纷效仿这名幼儿自觉折叠毛巾,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再次,教师在构建班级常规中需要用平等民主的姿态和幼儿进行沟通。幼儿教师不应以“上位者”的姿态强硬的要求幼儿遵守规则,而应在平等融洽的班级氛围内与幼儿沟通,争取让他们参与班级常规或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让他们自发、自愿的服从班规常规。例如: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让他们说出自己对于游戏规则的想法,然后教师根据发声情况,酌情挑选一些孩子们自己想的规则,如在开展园内设施活动时,贴出脚印表示排队和出场的方向顺序;在传声筒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决定评奖评优的标准,是颜色最鲜艳还是图案最多、最好看等。让他们意识到这是自己制定的规则,自己应该以身作则,遵守它们。
教师在构建班级常规秩序的同时也应帮助幼儿强化常规意识。在园内开展游戏活动时,提前说好活动内容,注意游戏事项,保证幼儿掌握正确的活动常规意识。以情景数学教学活动为例,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讲解过后让幼儿在座位上做好,对他们提请要求后再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同时进行在一些常规活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教师可以反复告诫他们自觉向老师、同学问好,和家长主动说再见,讲解喝奶、吃饭、入厕时的必要行为,提醒幼儿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直至他们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