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情感暴力》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加藤谛三所著。
从小到大,每当遇到父母不同意的想法,不答应的事情,她们都会告诉我们:“我都是为你好,你不听我的,你会……”。
久而久之,习惯了父母的这些说辞,总觉得她们说得对,凡是自己跟她们不同的想法就是错误的。
渐渐地把日子过得跟自己想象得完全不一样。读书,工作,结婚……走的这条人生路线完全是父母以他们的经验,用他们给的爱来安排好的。
当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时候,也总无力反驳,因为父母会告诉你:“我都是为你好”。那份来自父母的爱,你无法拒绝,似乎拒绝就等于伤害。伤害了他们的心,伤害了和他们之间的感情。
善意的操控,以善意为名,控制对方的内心。被控制的一方明明是受到了对方的“攻击”,却往往难以抗议。
善意的操控是情感暴力的最根本特征。善意的操控虽然常常难以反驳,却会在被操控的人心里留下不愉快感。
看到这些句子,才明白。父母那些不倾听孩子内心,强加给孩子的爱实则是“善意的操控”。
而他们却希望通过这种操控让孩子尊重他们,感谢他们,听他们的话。
那天跟一朋友视频,谈到年底如何打算的话题。一向还不到过年就最着急回家的她却说今年不打算回家。
我惊讶之极问她原因,她说是因为父母逼婚。
她去年过年回家,家里天天好几波人去说媒相亲。而她自己一直没打算以这种方式找另一半。因此,别人带去看她的那些对象中,她压根就没留意。
半个月快过去了。她妈妈问她有没有跟谁对眼的,觉得合适的,她说没有。
她妈妈便急了,对她说:“你要挑什么样的,这也不合适那也不合适,家里条件不差的,人不丑的就差不多了,你挑来挑去,最后不一定会挑个有多好的。你挑别人,别人还挑你呢!”。
她说面对她妈妈这些不可理喻的刺人的话,她不想跟父母大吵大闹,只有一只耳朵近,一只耳朵出。
尽管有时候反驳几句,她妈妈总会有更难听的话回答她。她便只有沉默。
结果,在她要走的前两天,她父母给她选了一个头一天刚去她家看她才认识的,然后定亲了。
当她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是大吃一惊,问她怎么打算。她说自己反正对他没感觉,定亲又不是结婚,父母说定亲了两个人保持联系,了解一下,觉得合得来就今年年底回去结婚。到时候自己就说合不来,把婚给退了。
现在到下半年了,父母有了年底结婚的想法。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跟他联系过,一点感情都没有,谈何结婚。
她妈妈天天打电话给她,她意识到事情很严重了,便只有说不回家过年。
我跟她说:“你不能再软弱不出声了,你得把你所有的想法跟你妈妈好好说出来,逃避不了的就得解决”。
她跟我说:
你叫我怎么跟我妈好好说,我说我还年轻,才22岁,想好好奋斗一下,不想这么早结婚。她说:“你以后结婚了还指望你养家呀,你还不是在家生孩子带孩子,就算想继续工作,结婚了也可以出来工作啊”。我说我跟他没感情,一辈子很长,不想将就过。她说:“结婚过日子,两个人在一起了,相互照顾,时间久了自然有感情了。过日子需要两个人互相宽容,互相体贴,不是什么都只有将就”。我说这是我的事情,让我自己做决定好不好,她说:“我是你妈,我过得桥比你走得路还多,你懂个什么,你不听我的你听谁的,我还不是为你好,不然我才懒得操这心。”
总之,不管她怎么说,她妈妈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
像这种披着“爱”的外衣的行为几乎等于施虐,让受害人痛苦不堪,却无力反驳。
而加害人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并非出于爱,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掌控欲。
他们更意识不到自己是在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行情感暴力。
往往还觉得自己很高尚,做得有多好,考虑得有多周到。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道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就像一把枷锁,会束缚对方的内心,成为控制对方的武器。
这种现象不止局限于亲子关系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乃至公共场所中随处可见。
我们要做的是不止如何不成为“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更重要的也是要如何不成为加害者,不把这种伤害加害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