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简书看到很多人尝试的极简生活后,深受启发,虽然做不到极致的断舍离,但还是适当的清理了一下居家物品。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师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她所推崇的极简概念:段=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出入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这只是一本介绍如何收纳的书吗?是的,但也不仅仅是,作者旨在让读者通过整理物品的同时,更深一步的了解内心,了解心中的混沌,推进让心舒适的调整行为。
眼观现象,总有物质的本质显示在其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让人得到启发。房间需要清理,心绪何尝不是呢?都是一个清扫整理的过程,知道自己需要的,舍弃不需要的。
看到简书上很多人列举的各种清单。有的清理了囤积多年的物品,扔了很多东西。有的甚至连书架上的书都放在小区捐物箱,希望需要的人带走它。更有甚者,看到他家的图片时,真的看不到摆放在外面有很多物品了,只看到墙面和地面的光洁。
凡事有个度,这样做是让你的生活感到舒适还是不适呢?用我的亲身体验告诉大家吧!
首先看看自己的底线。
书本是肯定不会扔的。其它物品视其使用度来决定。在扫描了全屋之后,我发现扔得最多的还是衣服,很多破旧和过季的衣服都被清理出来,也有一些竟然没有剪掉吊牌的衣服也被找到,真的记不清楚当时是很么情况,很显然在添置的时候很随意,所以找不到了也没有在意。这无疑是一种浪费,以后要引以为戒。
这些衣服并没有全扔,而是将好一点的找机会送给个别需要的人。还有一些慢慢裁剪做成抹布,再次利用。还有一些承载记忆的衣服就没有舍得扔。网上也有买卖旧物的网站,但我并没有这么做。只要让物品送到需要的人身边就可以了,而且我的旧衣服档次都不算很高。
生活居家用品,能够使用的,或者现在不需要但以后有可能用上的,都一一归置放好。这一块处理得最多的过期和快要过期的护肤品。这些源自于各种获得渠道,有朋友强力推销的,有亲友送的,有买来之后用了十分不合适的。全部处理完毕之后,突然感觉以后只能走素颜路线。其实不理清也是如此,我是一个什么化妆品都不能用的人,皮肤对它们天然有一种抗拒力,这也让我省了不少钱。
书是不会扔的。曾今订的一系列杂志都是在百般不忍之中才送人的,之后也很不舒服,感觉那是我精神世界里为数不多的装饰品,扔了之后心里就空荡荡的。
做完了简易版的断舍离,我的生活空间是什么状态?家里确实整洁了不少,空间也腾出来不少,我明确的知道需要的物品归置在那里,不会再模模糊糊的翻找。在购买新的物品时,我会问自己三句话:这是不是你现在需要的?你能坚持喜欢多久?不买会不会很难受?
最后真的节约了很多开支。
归纳的小经验:
严格控制购买端口。
现在的物品琳琅满目,又做工精巧,商家的销售技巧也很高超,经常买回家才发觉根本没有使用多少。清洁类、养生类,家庭便捷小物类,装饰类等等,经常买回来就放在一边。逛超市一定要控制购买欲。同类商品不要重复,因地制宜因为需要而添置,而不是一时热血。
严格审视使用量。
这类主要是食品类。觉得早上喝五谷粗粮粥好,就屯里不少粗粮。觉得香菇银耳吃了养颜,就买了不少准备煮。觉得要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就买了一桌子保健品。觉得要多喝水,就蜂蜜,枸杞茶包、牛奶、麦片买好多。后来清理才发现,好多粗粮长虫子,吃的,喝的,保健品每一样都没有消灭干净,总剩一些瓶瓶罐罐。以后添置的时候就相对清醒:没有吃完就不能再买。这样就很简单了。
购买过后总结经验。
买东西也要复盘。哪些以后不要再买了上当了,哪些好的确实需要的,就要想着如何赶优惠的时候去屯。比如在很多促销日购买,享受最大优惠力度。购买的清单也可以让你了解到一年的消费额度,哪一块需要适当控制,哪一块要适当增加。家庭或是个人每个阶段的花销都有不同的专注点。这是要值得琢磨一下的。对于一个主妇来说尤为重要,好的战略才能推进好的战术,进而达到心中的预想的生活质量目标。
最后还想说的是一个度的问题。有的朋友清理得太过整洁,干净得看不到任何生活气息。墙上看不到一幅画,桌上基本看不到摆放的物件,书架也空了。这样在冬天的时候岂不是很冷?还没有下雪,家里就一片白茫茫。
过犹不及,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寺庙里的方丈师傅让小和尚清早打扫深秋的庭院,小和尚一丝不苟的干活,将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还是不符合师傅的验收标准。那咋样才能让师傅满意呢?师傅轻轻将金黄的落叶按照之前的样子复原,顷刻之后,旭日东升,云霞流彩的光芒俯照青山,寺院,炊烟、林木、大树,还有草间点缀的片片金黄,万物交辉相映成趣,这才是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的人间大美图画。
有些叶子还是要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