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被误解两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尊崇孝道,孝道讲究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辈爱护晚辈,晚辈对长辈要尊重、孝顺,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困难一起面对,这种孝道形成了浓烈的家族亲情,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孝的文章和故事,流传至今。
在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国君叫郑武公,他的老婆叫武姜,他们有2个儿子,有个叫庄公,一个叫段,武姜喜欢段,而不喜欢庄公,后来庄公继承王位,武姜就支持段谋反,对抗庄公,但是最后段还是失败了,被庄公击败,庄公非常恨自己母亲,发誓永不相见,后来又非常后悔,想尽办法要和母亲和好,这也体现了古人对孝道的看重。
古代还有很多关于孝道的名言,比如“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就是父母出入必须搀扶,不能研发吗。“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就是孝道是天经地义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就是回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对孝道的阐述。
关于孝道最出名的名言可能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了,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现在很多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不结婚、没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在很多影视剧里父辈们要求晚辈们早点结婚生子之类的都用这句话,显示生活中可能喝多被催婚的人也听父母说过。
但是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其实这句话被人们误解了两千年,它的真实意思其实在下一句,在《孟子·离娄上》上的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的行为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娶妻的时候没有告诉父母,是没有尽后辈的本分。
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就是:不孝的行为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可见“无后为大”并不是指没有生下小孩是最不孝顺的,而是指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是最不孝顺的。而现在这句话已经被很多人曲解了,用来催儿女们结婚生孩子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