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郑各庄记录了清朝唯一一个太子的最后时光,见证了清朝唯一一座不在内城的王府兴衰,还流传着一段令三位皇帝头疼的烟云往事…… (当然我是不会从百科或者维基上拉下来一堆给你们看的? ????)
在北京城中轴线的延长线立汤路上,有个地方叫郑各庄,北面就是蜿蜒的温榆河。也就是北邮宏福足球场北面那条冬天会结一层厚厚的冰的河,也是北京市的母亲河。过去,郑各庄叫郑家庄,这里还有个地名叫平西府。老人们都说,原来这儿有座平西王府,后来府没了,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平西王府,一个我只能用乱来形容的地方,从我第一天傍晚进入这里就是这种感觉。来来往往的外地务工人员,和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一样,住着全中国各地的人,操着全中国各地的乡音。每到夏天,川流不间断的大小型车辆翻滚起的灰尘弥漫在平西王府那块牌匾周围,然后飘到里面的包子铺,早餐店,超市,以及菜市场。混着人们的汗水,进入平西王府每个房间里面。他们每个月拿着3000多块钱工资,来来往往于快三和5号线地铁上。三年来,我每次乘坐快三和5号线,都能有他们作伴,一路上,见识过种种接地气的事情,的人。你可以用纯朴来描述这群人,但我更愿意将其描述为被这个城市排除的异乡人。北京,历年来的北京精神,没有一个词包含这些人的影子。城中心的园林,五道口的大学城,东四的胡同,三里屯的酒色,双井的性都,后海的靡音,国贸的土豪,1号线的拥堵,西城的灯红酒绿,东城的高贵奢华,甚至是北京城内每一路公交,没有一处不值得你骄傲地对别人提起你曾去过。而这里,平西王府,就像是北京曾经贫穷过的一个证明,一个抹不掉的印记。让北京不愿提起他,不愿承认自己是属于他的一部分。
每到晚上,这里就把你带回你儿时居住的县城,凌乱的杂货铺随道路两旁排开,麻辣烫一家挨着一家,男人们脱掉上衣喝着啤酒和劣质的白酒。大排档偶尔请来不入流的歌手唱着不着调的歌,底下的人们自顾自的大口吃着羊排杂碎烧烤。情侣慢慢走来走去,在黑暗中窃窃私语。因为两个最重要的公交车站,这个十字路口成了人口密度大的出奇的地方,尤其是快三在这里停车的时候,超过一半的人就会从车上钻出来,本来拥挤的快三,顿时就只剩下北邮和中戏的孩子,也有了座位可以短暂歇息。
不过,再往北面走来,和平西王府遥相对望的牌匾,那块南面写着“郑各庄村”北面写着“洞天福地”的两边各有两只石狮子坐镇的牌匾,便是号称是北京市最美丽的村庄,郑各庄村的入口。这边比起平西王府那边却安静了许多,也许是因为毗邻校区,周围商铺也没那么拥挤,但是有着那种你一看就知道物价不会受宏观调控的气息。再加上闻名全国的温都水城屹立在北邮对面,来这里的人,倒真的可以用土豪来形容。温都水城的晚上从来不会熄灯,大楼上的霓虹一直都在闪烁。这里住一个晚上的价格大概可以超过我们宿舍一年的住宿费的标准。我从来没有进去过,也不敢进去。很多朋友对我说你现在还是学生阶段,等到你工作了,以后你就态度不一样了,你不会不敢,你也不会觉得来这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了。我不去想这些。
但凡北邮的孩子,想必定是在快三那个站台等待过公交的。这条连接北邮和安定门之间的路线,方便了沿途很多上班族的腿脚。我刚来北邮那会儿,大一上学期,不太爱出去,到了下学期,就常常想要出去走走,和同学和朋友出去之前,总要对着北京市地图差好线路,在网上选择快速便捷的路线,而那时对于我们来说,有地铁就是最便捷的,现在我绝不是这样想了。有了地铁,你就不会坐错站,你总是能去你要去的地方。对于初来北京不知道地面情况甚至连方向都摸不清的我,地铁无疑是最大的便捷。
期间,同学问我对于北京的感受。我却说不出什么来。我感觉这几年的经历,我已经说不出那种能代表北京的词语了。繁华?先进?高科技?文化?名牌大学?你若是细细想,这些词语其实可以用在很多城市上。那什么是北京给我的不一样的地方呢?后来我慢慢琢磨,慢慢琢磨,琢磨很久,的出来的结论是,机遇。北京,在我来看,不一样的就是丰富而且含金量高的机遇。在这里,好像每个人都可以有着很未知的人生。下一秒,你会有怎样的遭遇,都不知道。你的成功,失意,都在这机遇里面。这个机遇却不是固有的。是因为北京充斥这这么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和科技。这里好像是个杂乱无章的文化和科技的融汇点,任你趟。可能不小心就是一桶金。倒也不单单是事业上的机遇,你遇见谁?在怎样的时间和地点碰到怎样改变你人生的人和事?和谁牵手度过余生?也都在这里决定。
每次我们离开校门,走到城里去,就自觉的带上一层防护罩,小心翼翼地看待着外面地一切,我们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不属于我们还没有开始打拼地城市。对于一切都是审视的态度,别人为什么要那样做?那件事为什么要那样发生?我们充满了疑问和不满,但北京他就是这样,发生的事情他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他包容了这一切,慢慢的,我们也就被教会了这一点,对待周遭开始无动于衷,不再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的,只是我们自己。这不像你在自己的家乡,走在家乡的街道上,你能细心的关注到街边店铺里吃饭的老板,能关心公交站台上人们焦急等待的神情,等注意到放了学的中学生们肩上沉重的书包。
好像有点奇怪。很多奇怪的话。北京给我的感觉我总是无法说清楚,可能是我能力有限,也可能是本身就是这样一种懵懂,让我们跌跌撞撞地在这城市里前进。所以尽管是住在宏福的三年,我却也经历了北京城这儿那儿的以往的人们也会经历的事情。这也许是北京的特点,很快的,很快的,我们就成了他的孩子。
我在想我写这些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