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花事
回到昆明的第二日一早,我们前往位于昆明城郊的世博园,全称“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大门上,江泽民题写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七个繁体大字鲜红醒目,可见当年国家对昆明世博会的重视和大会举办时的盛况。
走进世博园,迎接我们的是一座巨大的花钟,名曰“世纪花坛”。花钟内外四层,中间层为太极图,钟面上时、分、秒指针齐全。花坛后长长的鲜花大道与世纪花坛融为一体,名“花园大道”。鲜花铺满整条大道,高高竖起的桅帆在花海中扬帆起航。为了更好地欣赏园中美景,我和妻子紧走几步来到团队前面。沿途鲜花满目、园艺琳琅,两边空间广阔,让人置身于花的海洋。鲜花编织出的各种造型,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但我走到这里却生出另一番思绪,世博园给我的感觉人工痕迹太重,功利主义太浓,仿佛有意无意地在向世界展示什么。不知道这些鲜花为能栽在世博园是幸运,还是为它们感到悲哀,其实人生何尝不也是如此。
带着疑问和沉重走完花园大道,这座世博园的遗址显然已经离它辉煌的过往已经很远,院内游客屈指可数。站在世纪广场上,夕日的热闹繁华只存在记忆里,曾经的展览馆早已成了玉器商店。阿力嘱咐我们进店谨慎消费,赌石一定不要去碰。店内的每块玉石都可谓价格不菲,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上百万。我和妻子在店内逛了一会儿,便出店游览这浩大安静的园林。如今的世博园虽然盛况不在,留下的遗址略显萧瑟冷清,但依山就势的设计、精致的园林园艺和巧妙的庭院建筑,依然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
昆明人种花历史悠久,在千百年来花文化的影响下,昆明人早已养成与花为伴的生活方式。插花、戴花、赏花、玫瑰鲜花饼、花卉伴手礼和庭院里的鲜花次第开放…是昆明人的用花日常,一月茶花、三月樱花、六月荷花、九月菊花、年底梅花…是昆明人的赏花日历。举办花展、聚众赏花自然也就成了昆明人的重大节日。古时昆明把二月的一天定为花的生日,名曰“花朝节”,可以想见节日当天的热闹欢庆。1920年云南官方开始举办第一届“花朝大会”,此后昆明自然花展盛会不断,1999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更是把昆明悠久的花文化推向高潮、推向世界。芬芳花事已经成了春城昆明独特的气质和名片。
鲜花文化带动花卉产业的繁荣。据说中国市场上每10支鲜花中有7支出自昆明。昆明最大的花卉市场是位于滇池东岸的斗南花市。鲜花每天从这里通过航空、铁路、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秋日来的我们,虽无幸看到春城满街的鲜花,也无暇去逛逛斗南的花市,但价格便宜的玫瑰让人真想带上很多很多回去,可惜路途太远,回去怕是早已零落凋谢,只好带上玫瑰做成的鲜花饼回去馈赠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