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有老人能给自己搭把手,养育孩子的路上都能轻松走。关键时候,真正是老人比老公管用太多了。
记得我第一次坐月子的时候,夜里孩子哭了,迷迷糊糊的我爬起来一把抱起他,同时喊孩子爸爸打开床头灯,喊了好几声他才应,哼哼唧唧地怨我不该把孩子放小床上,放身边多好,自己就能开灯了。
坐月子的九月还很热,产后的脊柱还不太给力,怀里孩子的啼哭也让我有些担扰,可是遇到一个叫不醒的老公真是心焦。
睡在客厅里的妈妈敲门进来,一边跟我说给孩子喂奶一边摸黑帮我把睡乱的头发扎了起来,又快步走到卫生间拿来毛巾给我擦脸和脖子上的汗水,然后沿着床边坐下让我靠在她的背上给孩子喂奶,同时拿着蒲扇、扭转胳膊给我轻轻扇风。
在养育孩子的这一路上,妈妈给予我的帮助很多时候就像那个九月的夜晚,她知我的需求、懂我的不易,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及时而靠谱的支持,也只有在她替我照顾孩子的时候,我才能安心地像个孩子一样地休息。
家有一老,远胜一宝。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组数据: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孩子孙子的比例高达43%。
为了子女,老人们甘愿远离自己熟悉的故土人情;为了子女,他们甘愿做个“老漂”,替子女承担起养育孩子的重责。
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老人没有义务帮助子女带孩子,但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说,两口子如果打算自己带孩子就必须是一方辞职、回归家庭,而这对双方都是一个艰难而重大的决定。
现在,老人帮助子女带孩子已然成为社会常态。
可是,关于老人带孩子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争议。从服装到爱好、从饮食到谈吐,将爸妈亲自带的孩子和老人带的孩子进行比较,爸妈面前的“小公主“、”小绅士“到老人那里就变成了”小翠花“、”小柱子“;爸妈带出来的孩子英语游泳和钢琴,老人带出来的孩子广场舞扭起来特别有神韵。
说实在的,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 ,我真不觉得好笑,只能声声叹息。
我们即享受了老人们为我们分担养育之责的便利,又暗暗地抱怨他们把孩子养成了我们不愿看到的样子。
老人本可以不来。他们本可以坐在自家村头与街坊邻居闲话二三、他们本可以悠闲自在披上围巾与老同事们轻舞飞扬、他们本可以拿上老年证三镇四地去旅旅游。
但他们没有。他们来到熟悉又陌生的家里,担惊受怕地替我们照顾着孩子,唯恐自己的孙子有什么闪失,唯恐自己的子女不能全心全意工作。
养儿不易,是老人们在替我们卖力,为人子女,务必珍惜。
不是所有老人都甘愿舍弃自己安逸的晚年生活,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情况。
有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说:整个孕期她是自己照顾自己,工作到最后一周也没见婆婆来,只好请了月嫂,可是眼看着孩子都快满月了,婆婆还是推三阻四不肯来带。
其实孕期自己照顾自己是完全可行,但是孩子落地后如果没有老人帮忙搭把手真的会遇到很多问题。生活细节暂且不提,单说产假结束后要去上班,没人看护,小小的婴儿能放心送到哪家托管中心?
网友说,婆婆是多少有点嫌弃她生的是女儿所以不愿前来。
如若老人真有这样重男轻女的思想,即使前来搭把手,日后也免不了争吵。如果我们选择老人来帮我们照看孩子,那么就要接受老人们可能不合你意的育儿行为。
我想说,如果遇到愿意帮我们照顾孩子的老人那是我们的运气,倘若他们不固守旧时经验、主动了解育儿知识那更是我们的福气,但是他们不愿替我们分担育儿责任那也不必有怨气。
终归,我们的孩子是投奔我们而来,不是投奔老人而来。
终归,老人们能安享晚年也是我们心之所想。
终归,我们与孩子父母子女缘份一场,是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抚养他们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