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昨天上午来我家,我们姐妹俩闲聊了一阵,她说等下想去前面超市购买些水果。
我告诉她车站转角处有家新开的鲜果店,水果品种齐全,价格也不贵。
我们正交谈甚欢,听到门口有人在叫卖梨子,又大又甜的翠冠梨,十块钱三斤。
妹妹提议去看看梨子品相如何,如果看着不错,想购买一些带回去。
我俩走到门口,正好那外地水果贩子拉了一车梨停在隔壁邻居家门口。
他车上的高音喇叭卖力地帮他叫卖着,又大又甜的翠冠梨,十元三斤。
昨天有商贩卖这种梨子,喊的十元四斤。看来他们也没统一的价格。
我看了那些梨子一眼,梨子个头并不大,也就是我们平时购买过的青皮梨。品相一般般,如今被商家叫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翠冠梨。
想起十多年前,我们附近有一个村庄,有几户人家承包了一座梨树山,每年到现在这个时节,那些梨子成熟了。
那几户人家,每天早上各摘一担梨子,挑到集镇来,在我们对面菜市场门口叫卖,那梨子卖得很便宜,一块钱一斤。
那梨个头挺大,也就是这种青皮梨。
那时他们一天要挑七八百上千斤梨子来,每天一大早来,中午也不回去,饿了餐馆吃碗面条,或者买两个包子填饱肚子,中午也不午休,几个人组一局打扑克牌,一般卖到下午四五点左右,就卖得所剩无己了。他们将挑剩的丑梨不挑回去了,三元五元一袋装了贱卖给别人。
我们附近这些住户,可没少捡这些便宜吃。
这位商贩的梨子与当年那群梨老板的梨没多大区别。但不管它叫青皮梨,还是翠冠梨,味道还是差不多。
不知是他这车梨子个头不好看不吸引人,还是大家觉得贵了没有购买欲望。
平时有车辆拉水果来集镇售卖,通常会吸引不少顾客来围观和选购,今天他这车梨停在门口叫卖了一阵,除了我们姐妹走过去看,再无其他顾客围观。
我问这位贩梨的老板,梨子有少吗,平时别人卖十块钱四斤,你的十元四斤能卖吗?
那小贩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既不摇头说不行,也不说行,总之是装聋作哑不搭理人。
我最讨厌这种不回答别人问题的人,你不能卖也吭一声啊,人家又不会强求。讨价还价是顾客的权力,但你一声不吭可让人心里不舒服了。
妹妹见这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便拉着我说我们不买了,等下去前面超市看看去!
我忽然明白这人为什么拉一车梨都无人问津了,这嘴懒的人怎么做得了生意。
平时那些卖梨的小商贩,很会做生意,只要有顾客问价,都会将卖相好的梨子拿一个出来,切成一小瓣分给围观的顾客品尝。
顾客尝了觉得味道好,都会选择购买。哪怕味道没想象中甜,一般也会挑选一些,毕竟吃人嘴短。
像这个商贩,别人问他一问三不答,恐怕卖到明天,也还是售卖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