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出,明显感觉到这两天的气温降低了很多。晚上跑步也明显感觉到与前两天的温度差异。今天也查看了气滞血瘀与气血不足的区别。
气血不足和气滞血瘀是中医中的两个不同概念,主要区别在于病因、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
1.气血不足
病因: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体力消耗过度。身体生成的气血不足,无法满足机体需求。
表现症状:
1.面色苍白:肤色无光泽。
2.疲倦乏力:稍微活动即感到疲劳。
3.头晕目眩: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
4.心悸失眠: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悸,睡眠质量差。
5.少气懒言:由于气血亏虚,表现为呼吸短促,说话声音小。
6.舌质淡白:舌头颜色偏淡,并且没有光泽。
治疗方法:以补益气血为主。常用药物如人参、当归等;食疗可选择红枣、枸杞等。
2.气滞血瘀
病因:多因情志抑郁、寒邪凝滞或外伤导致气机阻滞,进一步影响血液运行。
表现症状:
1.疼痛固定:具体部位的疼痛,痛点固定不移。
2.肿胀:受伤部位可能出现肿胀现象。
3.皮肤暗沉:局部皮肤颜色暗淡。
4.胸闷气短:胸部有憋闷感,感觉呼吸不畅。
5.月经异常: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6.紫舌紫斑:舌色偏紫,有时伴有瘀斑。
治疗方法:以行气活血为主。常用药物如川芎、丹参等;食疗可选择山楂、陈皮等。
气血不足和气滞血瘀虽然都有“气”和“血”的问题,但其根本原因及表现各异。气血不足主要是因为气血生成不足,表现为全身虚弱,而气滞血瘀则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固定疼痛和局部淤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