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意:
孔子说:“士人如果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穿着破烂衣服、吃着粗糙的饭食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共谋大事的。”
孔子说:“人之为学,有志于斯道者,必是识见高明,见得自己性分为重,外物为轻。凡富贵贫贱,都动他不得,而后于道为有得也。若夫士而学其志将以求道也,却乃愧耻其衣服饮食之不美,则是羞贫贱,慕富贵,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与之论道,必不能知其味而信之,何足与议哉!”(张居正注)
一个人如果斤斤计较于个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那么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不会有大作为的。一个贪图享乐的人,心中不可能有大的志向与坚定的信念。在前进的过程中更容易被这种物质的糖衣炮弹所腐蚀。所以没有必要与这样的人讨论什么真理什么前程。
心中有坚定信念的人,不会轻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他们更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更注重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一个人在世上并不单单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来,物质的刺激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这倒不是说不能追求物质与财富,而是把这种物质与财富淡化,穷也淡泊富也淡泊,不受富贵贫贱的影响,不被外物主宰与控制。心怀澄明,志向高远。
庄子有个“坐忘”的理念,不在表面的名利上去过分计较,做一件事就全心全意地去做,专注于过程,至于结果如何,在做的时候可以不去考虑,不受外界的纷扰直奔目标而去。能做到了自然开心,做不到了另外想办法,总之尽力而欢。
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却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常常受日常琐事的影响,并且为没有相应的物质享受为耻,那么再远大的志向也不过是空想而已。人最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没有那一份坚定的信念的支撑。
如果有了“朝闻夕死”这种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那么就要有脚踏实地的行为。从大处着眼,于小处入手。如此两相结合,离达成目标的距离就会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