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我是被书名吸引的,不得不说,我是一个不择不扣的自卑情结患者,直到遇到本书,我知道了我们不同而平等,不必有自卑情结。

这本书的作者是岸见一郎,古贺史健,本书采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用一个烦恼不已的青年通过与哲人对话,了解了阿德勒思想之后整个人变得豁然开朗这样一个故事,带我们一步一步走阿德勒心理学思想。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和完美的愿望,并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奋力拼搏、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能力。

本书中说,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因为尽管现在的生活会有些不如意,但是目前的生活方式更轻松,哪怕遇到问题都能依据以往经验轻车驾熟,如果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更愿意保持现状。

一切烦恼均皆源于人际关系,自卑感是主观臆想的。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是劣势的价值转换,而价值的优劣全凭自己主观决定。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主观解释,比如价格昂贵的钻石,我们从中发现一些价值,并会说1克拉多少钱,但是如果我们换种角度,钻石之类的东西也不过是块石块而已。简单来说,这个世界上就只有我一个人,我还会觉得自卑吗。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受”,要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属于家庭、属于学校、属于企业、属于地域社会、属于国家、属于宇宙。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应该考虑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如果闷在自己房间,即使能够临时避雨,但是暴风雨却不会停止。

建立共同体感觉,需要“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关注此时此刻,人生是点的连续,是连接的刹那。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