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同时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就完成的。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儿童对于掌握的概念要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小学低年级儿童和高年级儿童对同一概念的掌握水平是不一样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同一概念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是不同的。
一、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小学儿童逐渐从事物的直观属性中解放出来,而以本质的、一般的因素为基础,逐步形成深刻而精确的概念。
起初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智力发展的限制,小学儿童往往不能从事物的本质属性上来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概念。儿童虽然可以说出某一概念,实际上并不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在经验增长和智力发展的条件下,儿童掌握的概念才逐步深刻起来。例如最近在学习的找规律,儿童能够看出某些图形或者数据表达的一般规律,却很少能结合组别或者比较准确的词语来描述规律。
小学儿童的概念掌握表现出阶段特征,低年级儿童“不能理解”的概念较多,较多应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掌握概念。高年级儿童“不能理解”的概念较少,逐渐能根据非直观的“重要属性”“实际功用”“种属关系”掌握概念,而且“正确定义”占极大比例,小学中年级正处于概念掌握的过渡阶段。
通过实验发现,小学低年级儿童就能以“正确定义”掌握概念,尤其对抽象概念比掌握具体概念更多应用“正确定义”。这说明教育对儿童概念掌握起着积极作用,只要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采用适当的教材和适宜的教法,完全可能是小学儿童更早一些,更好一些掌握科学概念。
小学儿童概念的深刻化是其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小学儿童只有正确而深刻的掌握概念,才能顺利的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判断推理。理解客观事物并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丰富化
儿童入学以后,概念在日益丰富。通过研究发现,同一年龄的小学儿童对不同字词概念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维特点。
同一年龄的小学儿童对不同字词概念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思维特点:
1.小学儿童对不同知识概念的理解水平不一致,说明儿童思维活动的不平衡性。对于某些字词概念,儿童能够揭示它的一般特征,反映其本质属性。对另一些比较困难的材料又回到较低的水平,拘泥于具体形象,而不能理解字词概念的抽象属性。
2.小学儿童对不同字词概念理解的差异性,既决定于字词概念本身的难度,又决定了思维对象与儿童生活经验的一致性程度。一般来说,儿童对日常生活概念容易理解,对社会政治生活概念会感到困难,对物质概念容易掌握,而对于精神概念比较费解……
3.实验研究材料的性质对思维特点的影响并不排斥年龄特征。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字词概念,儿童理解的水平总是随年级的上升而提高的。
三、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在教学的影响下,一方面儿童所掌握的概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的加深本质特征,并舍弃其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儿童所掌握的概念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关的,任何一个概念总是与其他有关概念具有一定区别,又有一定联系,掌握有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就是使掌握的概念系统化。
在对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小学儿童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逐步掌握复杂的数学概念系统和运算系统。小学儿童逐步掌握数学的系统性,并形成其思维的系统性。
小学儿童思维系统化的发展,也必然的表现出组合分析的结构,即“格”的结构。在解答应用提示他们将原有条件重新组合分析,然后综合劣势,这是小学儿童在解答应用题时思维系统、完整与全面。研究表明,由于儿童掌握了丰富的书概念,到中年级有半数儿童具有组合分析的能力,但从根本上看,小学儿童对概念的组合分析能力还是不高的,其概念的系统化还有待以后进一步发展。
小学儿童概念的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三者的发展是互相制约,彼此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某个概念和其相近的概念的区别,通过比较,变式等方法使儿童正确的掌握概念的内涵,同时掌握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每个概念都在概念系统中占有一定地位,我们只有在概念系统中去掌握概念,才能掌握得更好。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知识经验的水平和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及时地帮助儿童掌握概念系统,并使儿童的概念系统日益丰富、广阔而深刻,使他们的智力活动从孤立、片面日益向精确、全面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