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鉴目标明确多向。
1、营造气势。即借鉴地情资料以渲染烘托文物遗存所具有的境氛情势。
第一章,第一节《柳亚子旧居》,介绍第三进正厅“赐福堂”时,引录厅柱上悬挂的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彩霞。”联句采用对仗兼借喻和借代的修辞方式,形象展示了出入厅堂者皆腹满优美诗赋、身着华丽服饰的文人雅士,真切地描绘了当年周府冠盖如云、高朋满座的情景,进而营造出柳亚子旧居高敞恢弘的气势,甚至烘托出亚子先生高洁的人格和宏亮的风范。
2、勾勒形制。即借鉴地情资料以勾勒文物古迹的形制构造等特征,展现其原貌。
第二章,第二节《宅第》,通过介绍楼上格窗“抽屉窗”的巧妙设计,显示“新蒯厅宽大高敞、光线明亮”的形制构造;记载 “青石覆盆柱础,檐柱抹角,柱上置斗拱,梁架厚实”等老宅实况,勾勒了李厅的建筑特征。
第六章,第二节《碑刻》,将实测数据“162厘米×77厘米×21厘米”入文,借以勾勒清乾隆御祭周元理碑的形制,且整节29块各式碑刻和柳氏家乘碑廊36块系列碑刻介绍莫不如此精准。
3、注解背景。即借鉴地情资料以交代文物古迹的历史背景和存世原因等。
第二章,第二节《宅第》,采录一代名将张曜“多次立功,先后擢任清河南布政使、总兵等职”的史实入志,并非闲笔,实是对张曜建筑“退一步处”宅邸,以表功成退隐之意这一深远历史背景的注解。直点黎里陆氏为“吴门大姓,据考证是三国时陆绩的后裔”,并以砖雕“怀橘清芬”典故印证陆宅建造的背景之一:教育后代,继承庭训,孝敬长辈。
第四章,第一节《寺院》,载“相传忠介公海瑞待渡于此,遂立像祀之,名海爷庵,后讹传为海阳。清徐达源曾作诗一首《过海阳庵拜海忠介公像》”入志,以民间传说结合名人诗作的互映手法,传递出里人建造海阳庵的初衷:追怀清官、期盼明政。
第七章,第二节《珍品选介》中专门记述:“此对联撰写于1912年2月的一天,宋教仁到上海《天铎报》社拜会柳亚子,遇到了同在报社的冯平。冯平,江苏太仓人,字心侠,号壮公,与宋、柳二人都是同盟会会员、南社社员。宋对冯平在家乡成立中国少年社培养反清人才等立身行事早有所闻,聚谈之后,宋即席书赠‘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一联以订交,并附有跋语:‘民国成立后一月,遇壮公于海上天铎社,剑光闪闪,肝胆逼人,湖海青灯,订知交焉。君于九、十月间毀家成中国少年社,社友壮行者再,大功告成在指顾间,用书是联,以博一笑。武陵渔夫。’上联的‘白眼’,语义双关,冯平一只眼睛先天性青白眼,此处当作冷眼解;下联‘丹心’句,宋将冯平引为同调,共勉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竭尽全力。”以史料详介《宋教仁行书对联手迹》的生成背景。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