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聊的时候把《天才基本法》看了,挺有意思的一本“虽然听起来像是鸡汤文的名字,但实际上就是鸡汤”的小说。
故事简单概括就是一个问题,普通人怎么成为天才?
答案在小说中也给出来了:“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这就是答案”。
其实我觉得这不太像是成为天才的答案,更具体更像是告诉你:普通人怎么过好这一生。天才这种东西有时候其实真的很难有什么精准的区分,唯一的分别大概就是用于区别普通人。
但是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天才的人生对普通人来说可参考的部分并不多,所以比起《天才基本法》,我觉得这本小说更像是《普通人成才指南》。
小说里的大致情节其实没什么特别新颖的地方,题材就是女主重生到过去,做了一些努力,大的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因为她改变,但她一路披荆斩棘成长了很多。
某种意义上这应该不算言情文,更像是成长教育文。在主打爱情剧的现在,偶尔有一两部女性成长题材的小说还是很棒的。扯远了。
故事想探讨的几个主题还挺有意思的:
1、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意义,看不到结果还要做吗?
“理想”和“热爱”真是鸡汤里的标准配置了,没什么新意,但是它是存在的。
就是无论你承认或者不承认,做得到或者做不到,“理想”和“热爱”都是存在的,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但“理想”和“热爱”存在也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拥有它们,它们可能短暂的出现过,但最终结束于琐碎的日常、社会的压力以及各种各样的劝导:“不要浪费机会成本”。
董卿说过:“在我心里真正的勇敢,就是理想主义”。
其实承认理想或者热爱真的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因为大部分的“理想”和“热爱”都不是结果,也无法得到结果,“努力就会得到”终究是一句安慰人的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求不得”才是真正的人生常态。
但如果一件事情看不到结果,觉得没有意义就要放弃吗?
放弃当然很简单,但放弃自己定义的“理想”难免也有些遗憾,这些遗憾并不像空气如影随形,也不会对你造成什么肉体伤害,只是可能偶尔哪个晚上失眠了,想起这件事觉得有些怅然。
一点点的怅然并不会让人生病,只会一点点掏空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在后来漫长又无聊的生活里,总是忍不住回想,如果当初坚持做下去,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很少有东西能杀死人的生命,但杀掉精神与生命力又显得如此简单。
2、普通人如何成为天才、拥有天才一样的实力?
“那每天努力也是一样,增加一点微小的概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赌注翻倍,成为人生赢家?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这就是答案。
接上文,其实比起成为,我更觉得这个命题有点极限函数的意思——无限接近于。
转换过来就是:普通人如何无限接近于天才。
而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坚持。每天都勤勤恳恳的尽自己努力去做,去进步,去更接近更好的自己,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但简单的事情往往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简单代表做起来很容易,放弃起来更容易。而坚持做简单的事情的难度可能是放弃简单事情的难度的N+1次方的难度。
大道至简,但知易行难。
其实真要说起来天才和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并没有什么精准的定义去区分普通人和天才,更多的时候其实大家只是在形容一种感觉,就是对方好像轻而易举就知道自己学不会的东西。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真的把天才扔进天才堆,那天才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普通人”,和其他人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天才也不是永远都是天才,伤仲永就是很古早的天才泯然众人矣的故事。天赋有时候其实只能决定人的上限,而努力却是决定人下限的东西。就像很久以前的一句鸡汤:”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上拼天赋。”
所以有时候讨论成为天才这件事还不如讨论如何坚持努力这件事。
而其实小说里关于成为天才这件事,还有另一个答案:
成为天才并不是解决一切困难的法宝,但真正的天才们永远坦然无畏,他们洞悉本心,忠于理想,追寻所爱,始终不渝。
也许有理想和热爱,并且一直坚持下去,某种意义上就是天才了。这个头衔其实不需要去证明或者求解,而是在自己心里,有没有每天做到增加0.01,人可以欺骗任何人,但很难做到欺骗自己和结果,是不是天才,其实自己早有定义。
最后~女主的话:
“其实现阶段,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所以我总觉得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努力坚持着、一直一直做下去的人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