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为了逗他产后忧郁症的爱人开心,便讲了一个网红段子。
“有位科学家到了南极,碰到一群企鹅。他问其中一个:‘你每天都干什么呀?’那企鹅说:‘吃饭睡觉打豆豆。’他又问另一个:‘你每天都干什么呀?’那企鹅也说:‘吃饭睡觉打豆豆。’他问了很多很多的企鹅,都说:‘吃饭睡觉打豆豆。’”。
爱人微微松展开有些紧皱的眉头,问他“打豆豆指的是——?”。
“企鹅群里最小的一只名字叫豆豆”。
爱人莞尔一笑,终于没那么勉强。
其实,人生也不过这三件事,吃饭,睡觉,打豆豆。
(一)
叮铃,叮铃。
“听说你师傅清明旅游出车祸……”,电话接起,对方急促的声音,而我早已是脑子轰鸣,一片空白。
就这样,师傅在我入职第三年的那个清明节离开了。谁曾想他初为人夫,初为人父,新提拔为团队经理,就这样年纪轻轻的,留下伤心、无助的妻儿和那悲恸欲绝、年迈的双亲,与我们从此阴阳两隔了。
沉痛哀悼之际,禁不住叹息,也感慨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无常。
如果上帝告诉你人生将来可以有的很多种的得,你还会如此悲伤、沮丧、徘徊或者绝望吗?
如果明知苦苦追寻之后还是得不到,你还会如此死磕、苦行僧吗?
如果生命尽头突然开悟,明白了人生终极追求的不过是宁静、平和与自由,你还会认为年轻时不顾健康、不要良心、没有底线,一直极力膜拜、劳心追崇的金钱、权利和地位是值得的吗……
(二)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加班,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这是32岁乳腺癌晚期女教师于娟的临终感悟。
在一篇名为《为啥是我得癌症》的日记中,于娟反思种种生活细节,并忠告大家善待自己的身体。
近几年,各大社交媒体不时传出类似的网文,作者大多来自社会基层,而当她们写出临终分享和感慨时,几乎款款都能成为爆文,引得我们大多看客唏嘘不已。
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年年倍增。什么帝都、魔都房价引领全国,什么某城房价涨幅全球第一。一些城里人怪外乡人让城市变得拥挤、脏乱差,抱怨外来娃儿占用教育资源,让他们的子女越加辛苦。而外乡人们即便蜗居在一些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能得到一份可以干活的差事,供养自己的父母孩子,他们还是选择背井离乡,蜂拥至北上广深等这样的大城市,哪怕顾不得自己的喜恶,没有旁人的尊重,没有自己的声音。
生存的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默,不关心时事、政治,不关心国家这艘大船驶向何方,就像《战狼2》电影里的那个非洲商人。人们一边焦虑,一边过活,一边过活,一边焦虑。就这样卑微地活着,好像没有人关心过自己幸福与否,开心与否。
更要命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掉进人生许多看似不要紧的坑里。诸如吃饭不好好吃,熬夜或失眠睡不着觉,极度缺少运动,能力不及却心比天高、满腹牢骚抱怨等等。
于是,我们需要呼唤,呼唤好好吃饭,呼唤好好睡觉,呼唤适当娱乐。人生的精进,请先从吃饭、睡觉、打豆豆做起。
(三)
想起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一个去海岛度假的富翁劝诫一位同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多去多打些鱼,这样能慢慢地买一条大船,再努力攒上一大笔钱,然后就可以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了。可渔夫却反问富翁:我已经在晒太阳了,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我以为,人生从不缺梦想家,也不缺行动派。然而社会组织就像一个金字塔结构,位于塔底的占绝大多数,他们是组织得以有序运行的根本保证。清洁工、搬运工、流水线工人、快递员、农民、乡村教师,试问什么岗位可以缺少?做一个平凡人有什么不好?
就像故事里的那位渔夫,如果他心性恬淡,天生爱清静,一条小船风里来雨里去,捕鱼卖鱼自然轻松,有大把时间海边日光浴,过老婆孩子热炕头式的恬淡惬意,何必要先多去打鱼,再买一条大船,再努力攒上一大笔钱,然后才能海边悠闲地晒太阳呢。为什么要把日子过得那么繁琐,人生搞得那么复杂?
其实,人生也不过这三件事,吃饭,睡觉,打豆豆。
所不同的是,看你选择什么样的打豆豆。
要么安静地平和过,要么精进地有条不紊。
只是千万别把人生搞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