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囡时和武教练探讨了一下前天的事。谈着谈着,他总结了一句:“现在的00后都太以自我为中心”。我也有同感。不禁思考:面对这一现状怎么办?
在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笔下,曾经写过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少年天天到湖边去欣赏自己的美貌。他对自己的容貌如痴如醉,竟至有一天掉进湖里,溺水身亡。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一株水仙。水仙少年死后,他临照的一湖淡水变成了一潭咸咸的泪水。也许每一个读者都没有想到,湖泊竟然不知道水仙少年的容貌是否漂亮,她说:“我为水仙少年流泪,是因为每次他面对我的时候,我都能从他眼睛深处看到我自己的美丽映像。”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故事。水仙少年临照湖水,他其实并不关心湖泊本身,而只关心他自己的美貌,而湖泊和他一样,她也只关心自己的容貌,从不把水仙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放到心坎上。他们彼此知人不知面更不知心,他们的心目中只有自己。
但是,以自我为中心有错吗?你能够简直粗暴地贴上“自私自利”的标签吗?这种想法和行为需要批判与纠正吗?
关注自己的容貌而忽略其他的,是爱美之心的表现,何错之有呢?至少在水仙少年与湖泊的故事中,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或批判,只可以当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来看待,由每一名读者咀嚼其中的滋味和意蕴。
其实,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的突出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是固有的,我们只能顺势而为,加以引导教育。
美国玛德琳·莱文在《给孩子软实力》一书中指出,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非常专注于“假想观众”,很强烈地相信自己才是人们关注的中心,每个人都在观察他们,想要揭露他们最隐蔽、最微小的缺陷,——虽然这种想法与做法不正确,但是他们依然会这样表现。
莱文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假设正上高一的女儿在哭泣,只是因为她不能确定参加舞会的时候穿哪一套衣服更“完美”,这就是因为孩子对于自己的容貌过于警觉和焦虑而导致的。尤其是女孩容易因容貌而受到伤害。
不管是青春期的女孩,还是男孩,他们关注“假想观众”的想法会在15岁左右达到巅峰,然后稳步下降。
我们经常用“小公举”“小王子”来称呼现在的孩子,似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是天塌了的事情,其实,像容貌这种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没有触及道德底线的问题,我们只当作他这个年龄阶段的表现,而不要放大起来看,弄得自己整天紧张兮兮的。正如玛德琳·莱文所说,以自我为中心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而过了青春期,这种关注“假想观众”的想法会自然下降,不必过于焦虑。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这也许是不错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