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如果看完前面想必大家也能感觉到断舍离其实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在行为上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都扔掉就行了。
从现在开始要给大家介绍实践断舍离时必不可少的思考上的窍门。“舍”的秘密完全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不必按照不同类别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同样思考就行了。
一、“自我为轴心”的窍门--注意提问时的主语
可以用的东西对它的判定与人而异,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你家里单单只是能用就留在那里的东西是不是有很多?如填满你整个抽屉的一次性的筷子,只是因为能用丢掉可惜的心理。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多数人都说道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在物品上的状态。
带着这种观点再回到我们的房间,你就会发现,只要是能装东西的地访,全都塞满了保温袋,已经坏透了湿纸巾,免费赠送的圆珠笔,旅馆时的小毛巾之类的杂物。收纳这些东西只不过在做垃圾分类。如果大量累积类似东西,就说明自己已经进入 了对物品的品质和数量读毫无知觉的状态。放了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东西,不过因为没有烂掉。但是从机能上说它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储存一个垃圾暂放室。
生活在这咱环境里的人多半是都曾经经历过强烈的孤独感 ,比如家人的离散、失去所胡财产等等。寂寞、悲伤的感觉会让他们更加痛苦,所以干脆封闭了感觉的闸门,让自己麻木不仁。同时快乐和舒适的感觉了也一并丧失了,隐隐地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包围着能减轻一些寂寞感。大多数人都还没到这种程度,所以请放心,我们还是可以改变思考模式的。
主语是谁?到底是“我”还是“物品”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就会有意识地注意不能自拔品质品质与数量,就能做出需要或不需要的判断。
二、将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的变化,我们把它转换成人际关系来看看。
已经成为了垃圾暂放处的房间,如同是被各种人围绕着的生活状态;如果稍微提高一点,主角从可以用的物品挪到自己身上,是否有用由自己说了算,就如同是从陌生人上升到四周是认识的人,数量减少,会让你觉得轻松一点;如果与人的关系再住前发展一步,就要引入时间轴的概念了,如某个人与你的关系过去很不错,但在今天这个人与你的价值观发生了分歧,已经不好如从前那般亲密,勉强自己“立马把这个人扔掉”不如先适应现状,学会接受这种变化,也就是选择当下的我来说是必要的朋友。出乱子个别极为特殊的例子之处,人际关系本来就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物品不会像人一样主动从你身边逃走,因此判断及判断之后的行动都由自己去做。
反复几次之后就能渐渐发现对当下的自己来说,什么是不必要的了。有学员把这种状态形容为“虽然在扔东西,可是付费非常不不停地冒出来”。连街上卖的东西看下来也全都是垃圾了,人的思维模式真的可以改变到这种程度。断舍离称“对等候其他的IQ”的提升。
如果还能持续进步的话,就能到达更高的级别--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和所有人进行非常深入的交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所选择,而且是在众多人里选择两三个,这才是真正的精挑细选后的状态。
案例:亲人离世身心失去活力的胜美女士一直无法接受丈夫的死,也无法接受随之而来的生活变化--必须一个人住。一团糟的厨房代表她十年的悲伤感叹,当她发觉厨房的惨状已经到了极限决定要开始断舍离。她每天空出两小时,连续三天把堆积十年的东西全都消灭得干干净净。在水槽的角落里发现了亡夫的假牙时大笑:“想必他在那个世界吃饱吃得很辛苦吧!”如今,她能够这样大笑着接受丈夫的事实了,令她彻底转变了对物品甚至是对心灵的态度。现在她觉得只要把重要回忆放在心里就好了,东西则完全可以扔掉,好让自己重新恢复当下方该有状态。如此一来,过去的痛苦就像从未出现一样消失殆尽了,她的房间也焕然一新。
理清扫除的整体概念
在断舍离里沙发上洗好的衣服叠起来,散乱的玩具收进玩具箱,拿出来的书放回书架,把用完的文件装入文件夹,把烘碗机里的盘子和杯子放回碗橱里全属于整理而不是收拾。断舍离里收拾是“筛选出必需的物品”上述一项不过是把东西放回原处,或者是把家里的东西改变一下形态、移动一下甚至仅仅是挪开而已。只有把不需要的东西丟出家门才算是收拾。
在大多数的整理术、收纳术中“扫除”的意义都是含糊不清的。断舍离中“扫除”明确分为上面所说的那种收拾,需要利用收纳术的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如整理一百本到处乱堆着的书籍,先筛选出真正需要的十本书以后再去整理、分类要容易的得多。即便全部在地上搁着,也会给人一种已经收拾过的印象。十本书的地板也更容易扫、擦、刷。扫除是需要顺序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常没有收拾是在物品数量庞大,丝毫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就开始整理。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恢复原貌还是乱七八糟,没法打扫,这种打扫和整理真是让人痛苦极了。而且这咱打扫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会让你有种宝贵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这上面的感觉。
我之所以会想出断舍离,说到底也是想尽量避免干些麻烦事,因为不擅长收纳,所以就水头物品;因为讨厌打扫,所以就不在看得见的地方乱放东西好让自己轻松一点。我是想知道怎样才能尽可能地不做扫除,才利用减法思考出断舍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整理术和收纳术说到底都是给那些擅长整理和收纳的人准备的没人教,自己也能主动花心思想出各种各样的点子来。参打算开始收、整理、收纳,但又觉得扫除很麻烦的人,断舍离是非常必要的,我真的觉得很轻松,会自然地想要去扫、擦、刷,甚至会觉得它们都是愉快的工作。
偶然地在风水和励志书里看到抽水马桶确实非常重要,如果连住所里最容易脏的地方都能刷得干干净净的话,那心情自然会分外的愉悦。不过,如果是在一间完全没收拾过的屋子里,想把手伸进马桶里刷洗的知共同性就太难了,而且就算把它刷个这这堂堂,可屋子里还是乱得一塌糊涂,财运也不一定能提高。
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经济学里有个众人皆知的80、20原则,80%的营业额是由20%的营业员达成的。按照这个意思,它也可以说成是巨额的成果是由少数人创造的经验原则。同样,具有实际价值并且仍在发挥作用和物品,其实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绝大多数时候光靠这20%的东西就足以应付生活了。也就是只需要两成的东西,能搞定五分之四的状况,况且剩下的那八成都是没用的,令人徒生困扰的废物,扔掉它们更划算,不扔掉,反而会吃亏。
提扰未来型的人喜欢把目光集中在“平均五次中只会出现一次的情况”。在初阶如果抑制不住的出现“好可惜了”“良心不安”之类的感觉时想一想“因为不扔东西而造成的损失”你的感觉就会好很多。东西越多,人就是越是容易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态,就总会带着自己去收拾。忙起来就怎么收拾都收拾还完,最后导致物品四处泛滥的状态。如果东西很少,就算你再忙,再没有时间,那物品的泛滥也不会有多惊悚。如果可以认真实施断舍离,只留下筛选后的真正符合自己喜好的东西。整理就会变成愉快的事,那些东西与自己的波长相符,也就是和自己相合的能量,就像是自己的朋友。把多余的废物全都清走,留下怕都是
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漩涡 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可惜”的两种含义
第四章 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提高收拾动机的方法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那整理收纳上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断舍离专栏4 断舍离的级别
第五章 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