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riends.
希望我找到的是一方净土,也希望我能让它保持纯净。借用昨晚Sheldon在大结局说的一句话“in my way, I love u all.”
PS:这是一句让我痛哭流涕的话。考虑到我的怪脾气,貌似我也不必耳朵好到哪里去,那就希望一路对我关心至极的朋友也能听到我的心里话把:“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但我有一直在关注你们的日常并报以不变的真诚呀。”可能加上“永远”二字不那么可信,但我想我大概总是变化最小的那个人。
手机中不断传来“knock knock”的提示音。嗯?应该是新app中的新朋友来了。“现在聊天都要求学历了吗?敢问您是什么学历?能拜读您的文章吗?” 诸如此类,接二连三的带有质问语气的信息着实让我后悔之前产生的在网友中找到知己的想法,找到一个看似陌生毫无交集但却能无限分享的人。毕竟在现实生活,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顾虑,即使有些时候是出于担心和关心对方,但,我们还是放弃了倾诉。
孤独感,好像越来越多;也因此有了,“学会独处”。
微信,QQ,邮箱,这些社交软件虽然让零成本沟通成为了现实。可是,这种零成本好像更多的用在了工作和事业上。和你聊天最多的是老板、同事、导师;互相分享最多的好像是报表、文案和文件。就连发一个朋友圈都要想一下是不是可以“所有人可见”。
慢慢的,朋友圈或者空间也变成了一个表明立场和态度的阵地,亦或是一个商店。当然,当你看到很多这样的商店的时候,无异于你拥有了一个“shopping mall”。这里,也可能是一个互相攀比的领域。投票、思想学习、工作宣传、新商品、完美的打卡,好像你不点赞、不分享,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朋友或亲属。理所当然,不合格的角色也不会有多么熟络的关系。
而这样的环境你要经历24*7的轮回。究竟有哪一块时间属于自己?又有哪一个角落可以让我冷静的思考?
我想要有纯粹的净土,净土、极乐。
既然这些东西这么烦人,我抛开不就行了?账号都是我个人所有,不看不就行了!虽然不是很想承认,但能抛下她是需要积累一些东西的。
慢慢才发觉,比车厘子自由更难实现的是——社交空间自由。希望简书就是安放自我情绪的极乐净土。
Hope u all well.
Best wis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