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接儿子放学时,恰巧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男孩闹着要买校门口的街边小吃,妈妈嫌不卫生,一口拒绝了。
男孩竟“啪”地一下坐在地上,大喊着“我就要吃,不买我就不走!”
妈妈绷着脸,冷冷说道:“不许闹!”
可男孩依然哭闹个不停。
这时,妈妈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大吼:
“我数到三,你再闹的话,我就走了!”
男孩明显被吓到,立刻站了起来,使劲抿着嘴唇,用力止住了哭泣,但身体还是不自觉地抽动着。
不禁想起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说的一句话:
“孩子发脾气时,如果你回嘴吼他或粗暴地对他,反而会导致情况变恶劣。你那样回应,等于是在惩罚孩子表达感受。”
可现实中,面对孩子的脾气,很多父母第一反应都是制止。
如果制止无效,自己的情绪也会跟着失控,甚至用威胁、谩骂、殴打等暴力方式回应孩子的愤怒。
殊不知,孩子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孩子发脾气才有害。
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只有不被看见的想法和诉求。
心理学上也说,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而孩子的需求,往往集中在这四方面:陪伴、探索、关注、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父母只有读懂孩子愤怒背后的需求,才能从根源上,化解孩子的脾气。
《倾听孩子》一书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弟弟,在收到妈妈给的生日礼物时,突然生气大喊:
“你为什么送我这个?你心里根本没有我!只有哥哥……”
一阵咆哮过后,他就要去摔礼物。妈妈没有生气,也没有训斥。
因为她明白了弟弟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她买给弟弟的礼物和上次送给哥哥的差不多。
她看见了弟弟隐藏在愤怒背后的语言:你不爱我,也不在乎我。
于是,她温柔地说道:
“我很遗憾你不喜欢它,但我的确想要送你一件好礼物。我非常爱你,绝不愿意伤害你。”
说完,妈妈还给了弟弟一个拥抱。
意外的,弟弟不仅很快没了脾气,还高兴地接受了生日礼物。
正如作家雷布斯说的:
“孩子冲你发脾气,是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解决问题。”
孩子爆发的情绪、甩的脸色、乱扔一通的东西,看似是在闹,其实是在求助。
所以当孩子生气时,父母不妨先提醒自己:
孩子呈现的各种坏脾气,只是露在水面的冰山一角。
孩子内在的情绪,比如无助、担忧、害怕……都隐藏在冰山之下,这才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真正情绪。
“孩子的情绪就像流动的水,源头是他的内心。如果在水前设置了障碍,水要么绕过障碍,改变流动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头。
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伤害自己。”
不允许孩子发脾气,孩子就只能把情绪都埋进心里。
当坏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最终就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