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中考向来竞争激烈,有人说比高考也难,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头部高中从2,58扩展到四所,另外加上1,9中。今年中考高中学位没有增加,据说考生比去年增加了20%,本来就激烈的中考更加白热化,加之三年疫情,家长孩子都有种火辣辣的感觉。
前些日子自招政策出台。以往对物理化学的忽视,今后一再不会出现,尤其高中以及将来对于理科的需求,物理化学不作主科已经成为历史,明年起物化全省统考,今年自招科目,物化如果合乎头部高中标准的话,语数英三科很低分即可被录取。
对于物化突出的孩子,这是进入头部高中的天大机会。
遗憾的是俺家儿子进入初中新环境后,浑身为之一震,成绩不错。慢慢了解初中生活后,心理上各种怠慢,觉得中考很遥远,以玩手机为主要内容,抖音游戏,玩的不亦乐乎,我们母子俩也打的很热闹,初二时我因感到无能为力,甚至产生了把孩子送到亲戚家住,或者送到即墨那些寄宿学校的想法,痛苦只有过来人知道。
最终的结果是较为重视的语数英成绩翻倍下滑。不当主科的物化,真当副科对待了,上课时聊天说话,回家副科作业不做。毕竟副科只要达B级别即可,所谓B级别意思就是排名前45%。这样的态度走到了今天。
有人统计过,头部中学的自招人数合计起来约1170人,青岛的初中65所学校的物化前20名,合计起来1300人。一个学校平均15个班,那么意味着每个班的物理前两名才有可能自招通过。难度是大的,对于我儿子这种态度对待物化学科的孩子更是很遥远。
儿子分析的结果,准备自招的孩子一年甚至更早前就开始准备了,目前在学高中知识,自己现在开始准备,完全没有竞争,还是好好准备语数英,普通渠道中考吧。
想法不是没道理。我不反对。
考虑到儿子理科思维相对较强,高中早就想走理科的打算,他自己觉得现在开始物化好好学是正确道路,但是到底要不要上自招班呢?
儿子多次跟我说,他的水平没法和那些学了一年多自招课的孩子比,和他们一个班上课有压力,他内心抗拒。我虽然建议他试听看看再做决定,内心想最终还是尊重他自己想法。
因而上个周就把昨天早晨的课从自招班调到了普通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昨天上课前,机构突然通知普通班取消,只有自招班了。
儿子还是去了。我心里想,如果回来告诉我难度太大,要求取消的话,我不会拒绝。
昨天中午回来后,很认真的说:就这个班次,不变了。我问:难度可以接受吗?答:可以。
你看,人啊,往往在事情发生之前,习惯于自我内心设限,告诉自己:我不行,我不敢,我不能。
突破自我局限,才是前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