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成绩斐然的人,写了很多书的人,都有什么特点呢?写作的内容,体裁,题材,都有哪些?为什么成书,成书后流传的如何,反响如何?为什么他们那么能写呢?能写那么多呢?
张爱玲,从小爱读,爱写,做过天才梦,作品红极一时,现在仍有不少张迷,散文,小说,是其主流,也写过文学评论。毛泽东,雄文四卷,还有诗歌的集子。雄文四卷都是解决革命路途中的问题呢,针对性现实性都极强,文章合为事而作,现在读来仍是给人以不少启发指引。诗歌是其心情感慨的写照。古龙,金庸,以武侠小说驰骋江湖。或为文学,或为时文,论文,总是生命的歌唱吧。
文学写作非我所能,生活记事勉强能行,每每提笔也感无从下笔,写出了,也是自己的一个记录而已,难成章,无望发表,只是自己的一个练笔。聊以自慰。对照哪些作家,一样的岁月淘淘,作家们将生活,将思索,感悟,化为了文字,用文字将生活填满,而我呢,怎么总感觉力不从心呢。写的少,读的少,感触浅而少,写时自是无能为力了。
羡慕笔耕不辍,向往笔耕不辍,这笔怎样才能达到那境界呢?语文界的徐老师,工作二十年,出了一部散文集清风徐来,还出了一部语文教学著作,打点着一个公众号。再就是一个王君老师,曾买过她的两本书,王君的作文课,曾坚持读过一阵她的博客,感叹于她涉笔成趣,提笔就能成文,且都洋洋洒洒蔚为大观。语文人,能写的,写出很多的自是不乏其人,一样的年月,收成为什么就那样的不一样呢?
余映潮,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于漪,那么多的语文名师,他们的作品读过一些,自己也知道人家怎么一步步走来的,也知道了怎么追随前行,为什么羡慕之余,不能立足现实,扎实努力,奋勇前行呢?才不足,力不足?才力不足,不为其大,可为其小啊。为什么就如那寒号鸟呢?为什么就不能起而行呢?为什么?
笔耕不辍,写起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