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出身于商人家庭,从小热爱戏剧,中学毕业后,莫里哀毅然投身当时社会地位不高的戏剧业,得到了家里人尤其是的父亲的支持。莫里哀是艺名,真名是啥已经不重要了,他在巴黎的从艺生涯不是那么成功,于是决定到外省碰碰运气。
在外省的12年时间是莫里哀的积累期,他周游辗转于法国各个外省,在此期间成为剧团的领导,非常熟悉剧团工作的各个方面。他还和农村城市各色人等接触,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生活素材。他在剧团间的竞争中主要学习了意大利剧团的喜剧,他还对传统的闹剧有充分的了解。
在回到巴黎以后,莫里哀开创了他的古典主义喜剧。他在巴黎创作上演的第一出戏是《可笑的女才子》,这部剧讽刺了贵族沙龙的附庸风雅,对风俗的描绘开辟了喜剧的新路子。这部剧大获成功,得到了路易十四的欣赏。从1659到1663年是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最初阶段,这阶段除了刚开始的《可笑的女才子》之外,还有《太太学堂(妇女学堂)》比较出名,这部剧讽刺了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也招致攻讦。莫里哀写出了《太太学堂的批评》以及《凡尔赛即兴》作为回应,在其中提出了自己的艺术见解,他认为戏剧应当面向广大的池座观众(也即坐在普通席的一般观众),其好坏也不取决于固定的标准,而在于艺术表达效果,而且要求喜剧要有社会批判性。
1664年是莫里哀创作全盛期的开始,这一年莫里哀的《伪君子》写成上演。这部揭露了宗教伪善的作品受到保守势力,尤其是巴黎大主教的强烈反感,于是将其禁演。莫里哀再三向路易十四上陈情书,中间多次修改以臻完善,终于在5年后恢复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65年的《唐璜》揭露了贵族的恶习,刻画了唐璜这么一个表面上文雅,实则无恶不作的登徒子形象。不过唐璜的形象中也隐藏着追求自由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或许是后来拜伦作品得以将这一形象扶正的根源。这一剧目完全不理会三一律,再加上对贵族的揭发颇为尖锐,于是同样遭到禁演。
66年的《恨世者》把整个贵族集团作为攻击的对象,主角阿尔赛斯特看不惯这一切,却又最后与之同流合污,自己也成了一个可笑的人物。
68年的《吝啬鬼》改编自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一贯黄金》,主要写阿巴贡的极度贪婪和吝啬,剧中的一切细节都是为了塑造这个形象而写作的。阿巴贡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法语中成为吝啬鬼的代名词。
之后的《乔治·唐丹》写富商唐丹贪慕贵族名头,娶了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但是岳父母和妻子都瞧不起他,妻子还与人私通,虚荣心让他受尽了奚落。莫里哀对于资产阶级的同情多过抨击,常常写他们作为受害者的境况。
1669年后莫里哀忙于应付路易十四的要求,为宫廷的娱乐撰写剧本,但是依然写出了不错的风俗喜剧,多应用民间笑剧的手法,这是他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
70年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嘲讽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71年有《史嘉本的诡计》写一个非常机智的仆人,具有逾越等级制度的观念,处处超过它的主人。布洛瓦批评这部剧是在做“小民的朋友”,不过这正是这部剧最优秀的地方。这部剧直接影响了《费加罗的婚礼》。
72年有《女博士》,嘲笑贵族沙龙的附庸风雅,主题和《可笑的女才子》一致。
73年有《无病呻吟》,演出时莫里哀咳血倒下,没多久就去世了。
莫里哀的创作基本遵循古典主义的规范,具有冲突激烈结构严谨的特点,而又不墨守成规。他基本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笑料来自于现实生活。而且尤其来自于对恶习的嘲讽,因而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子。至于什么是恶习,莫里哀崇尚理智和理性,崇尚节制中正。这使得莫里哀能够让喜剧这一体裁承担起更大的思想性和社会职能,他认为喜剧应当起到引导人们移风易俗的功能,因而多接触社会抨击的题材。但是这又没有伤害喜剧本来具有的娱乐功能,他在吸收民间闹剧和意大利喜剧的基础上,在剧作的每一个层次都提高到了前人不敢想象的地步,使得喜剧艺术提高到近代喜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