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做事先做人”?

AI时代的“做人”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人最重要,做事先做人。

AI时代很多逻辑发生变化,“做事先做人”还适合么?

“做事先做人” 的核心,是古人对 “人” 的本质价值(如品德、责任、同理心)的重视 ——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做人” 的底层逻辑始终围绕 “如何成为有温度、有担当、有价值的个体” 展开。而 AI 时代的特殊性,在于技术既放大了人类的能力边界,也带来了 “人机协作、信息爆炸、伦理挑战” 等新场景,这要求我们在延续传统人文底色的同时,培养适配时代的新素养。

一、先守 “不变”:延续传统 “做人” 的核心底色

古人强调的 “诚信、共情、担当、敬畏”,在 AI 时代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成为对抗技术异化的 “定海神针”—— 因为 AI 可以模拟逻辑、生成内容,却无法复刻人类最本质的 “人文温度”。

以 “真诚” 构建信任:拒绝 “AI 式虚伪”

AI 可以生成完美的文案、模拟共情的语气,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依然依赖 “真实的立场” 和 “负责任的表达”。比如:用 AI 辅助写邮件时,不能让 AI 编造虚假信息;用 AI 生成社交内容时,不能隐藏 “AI 创作” 的事实误导他人。真诚的核心,是不借助技术逃避 “言行一致” 的责任,这是 “做人” 的基本底线。

以 “共情” 联结他人:守住人类的情感独特性

AI 能分析情感数据,却无法真正 “感受” 他人的痛苦与喜悦。比如:面对朋友的困境,AI 可以提供安慰话术,但人类的陪伴、倾听、“感同身受” 的回应,才是真正的情感支持;在工作中,AI 可以优化协作流程,但团队的凝聚力,依然需要人主动理解同事的需求、包容差异 —— 这种 “共情能力”,是 AI 无法替代的 “做人” 核心,也是人际关系的纽带。

以 “担当” 面对后果:不把责任推给 “AI”

古人说 “做事敢担责”,在 AI 时代更需强化:用 AI 辅助决策(如职场方案、学业论文)时,不能以 “是 AI 生成的” 为借口逃避失误;用 AI 处理数据(如用户信息、工作文件)时,要主动承担 “数据安全” 的责任,不因为技术便捷就忽视隐私伦理。“担当” 的本质,是承认 “人是技术的主人”,而非把技术当 “甩锅工具”。

二、再学 “应变”:培养 AI 时代专属的 “做人” 新素养

AI 时代的 “做人”,不是拒绝技术,而是学会 “与 AI 共生”—— 既善用 AI 放大自身价值,又不被技术裹挟,始终保持 “人的主体性”。

1. 具备 “AI 素养”:理解、善用、不盲从

“做人” 的前提是 “认知清醒”,AI 时代的清醒,首先是对技术的 “理性认知”:

不做 “AI 盲”,也不做 “AI 迷”:至少了解 AI 的基本逻辑(如大模型的 “生成原理”、算法的 “数据依赖”),避免因 “不懂技术” 被误导(比如轻信 AI 生成的虚假新闻),也避免因 “过度依赖” 丧失独立思考(比如写报告时直接复制 AI 内容,不验证逻辑是否正确)。

用 AI “赋能”,而非 “替代”:AI 擅长重复、计算、信息筛选,人类擅长创造、判断、情感联结。比如:用 AI 整理资料节省时间,再用自己的思考提炼观点;用 AI 优化工作流程,再用自己的沟通能力推动落地 —— 把 AI 当 “工具”,而非 “替身”,才能在协作中凸显 “人的不可替代性”。

2. 守住 “价值独特性”:培养 AI 难替代的核心能力

AI 时代的 “做人”,还要明确 “自己能为世界提供什么 AI 给不了的价值”—— 这是避免被技术淘汰、实现自我认同的关键:

强化 “深度创造力”:不做 “AI 的搬运工”

AI 可以整合现有信息生成内容,但无法产生 “突破式的新思想”。比如:AI 能画符合审美趋势的画,但人类能通过作品表达对时代的思考(如对环保、人性的反思);AI 能写方案框架,但人类能结合行业经验、用户痛点提出 “解决真问题” 的策略。培养 “从 0 到 1” 的创造力,是 “做人” 的核心价值之一。

打磨 “复杂判断力”:不被算法 “驯化”

AI 的决策依赖数据和预设规则,却无法应对 “模糊、伦理相关的复杂问题”。比如:AI 可以计算 “哪种方案利润最高”,但人类需要判断 “这个方案是否符合社会伦理”;AI 可以推荐 “热门内容”,但人类需要主动筛选 “有价值的信息”,避免被算法困在 “信息茧房” 里。这种 “超越数据的判断力”,是人类作为 “主体” 的核心体现,也是 “做人” 的重要能力。

3. 保持 “终身成长”:对抗技术迭代的 “焦虑”

古人说 “活到老学到老”,在 AI 时代更成刚需 ——AI 的更新速度远超人类的学习速度,若停滞不前,不仅会被技术淘汰,还会丧失 “做人的主动权”。

学习 “技术工具”,更要夯实 “底层逻辑”:比如学用 AI 写文案时,不仅要会操作工具,还要理解 “文案的核心是沟通目的”;学用 AI 分析数据时,不仅要会看结果,还要懂 “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底层能力(如逻辑思维、沟通能力、行业认知)是 “根”,AI 工具是 “枝”,根扎得深,才能不被技术迭代的风吹倒。

接受 “不完美”:允许自己在 AI 时代 “慢一点”

AI 能快速生成结果,容易让人陷入 “效率焦虑”,觉得 “自己不如 AI 快”。但 “做人” 不是 “比效率”,而是 “比价值”—— 比如思考一个问题,AI 可能 10 秒出答案,但你花 1 小时深入分析,得出的观点可能更有深度。接受 “人类的节奏”,不被 AI 的速度裹挟,才能保持心态的平和,做好 “自己”。

所以,AI 时代 “做人”,核心是 “不被技术异化,始终做自己的主人”

古人 “做事先做人”,本质是 “先明确自己的价值立场,再用行动实现价值”;AI 时代的 “做人”,则是在 “技术浪潮中,始终守住‘人的温度’(传统底色),同时长出‘适配时代的能力’(新素养)”—— 不因为 AI 能生成内容就放弃真诚,不因为 AI 能辅助决策就放弃思考,不因为 AI 能提高效率就放弃成长。

最终,AI 是一面镜子:它照见的不是 “技术如何改变人”,而是 “人如何用技术更好的成为自己”。这,就是 AI 时代 “做人” 的核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至岁末,各种考核总结,各种聚会派对。前几天和几位朋友聊天,大家都聊到了“做事先做人”这个道理。因为现实中...
    就是这个米老鼠阅读 2,817评论 0 2
  • 如何才可称作会做人呢?此问题一经抛出,乍然观之,其繁杂程度与微妙之态着实令人惊诧万分。它仿若一张广袤无垠、交错纵横...
    叁觉阅读 1,345评论 2 2
  • 做事先做人,这是一句古老而又深刻的道理,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内心强大的人。在纷...
    fc64b290d0f5阅读 559评论 0 0
  • 在今天自己洗着毛巾时,突然间,想到昨天听到的:做事的人,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比如:一个企业家、科学家他们就不需要特...
    毛毛宋阅读 942评论 0 2
  • 做事先做人 李笑来的书都是他做到的才写的,他的书是他自己活出来的。他写的书,确保的道理都是正确,并按这些道理去践行...
    陈东Growth阅读 4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