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对得起自己
what
什么是“对得起自己”
how
如何“对得起自己”
今天这个问题来自于我这两天对以下两句话的思考:
1.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2.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两句话中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人品”和“良心”,在思考今天的主题之前,我先重新认识一下这两个概念;
1.什么是“人品”
知乎链接:什么是人品?(习惯性的听听别人的思路)
用我自己理解的话来说,人品就是他人对我们行为模式的一种评价与要求;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一无二就体现在我们的行为模式的表现上;
这种表现是外在的,这种表现的内在是我们做事的原则,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这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
人品:对“行为模式的外在表现”的主观描述;
先说“行为模式”
那我们每人都有的手机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同时获得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我们选择给它装什么应用,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中选择,而且这种选择每天都在变化;
这种变化来自于我们对所处环境的一种适应,比如,我今天需要健身,下个健身软件,明天我要炒股,下个证券软件,等等;
我们的需求导致我们的选择,但你会发现,有些软件我们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比如微信、淘宝等,这些就代表着我们共同的选择;
如果把人看做硬件,“乐于分享、诚实守信、爱憎分明……”等看做是应用,那么“人品”就是你选择哪些应用的表现;
手机下载的应用不但能够反应一个人的需求,而且能够根据一段时间内下载应用的变化,推断出他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对环境做出的选择;
如果人品是我们在做事过程中的选择的变现的话,那么“选择下载什么应用”表现出的也是“人品”;
写到这,我脑子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有没有去在分析用户的“应用使用习惯”,我想这应该属于“行为分析”,于是我上网搜了一下,没有找到我要找的那个东西,我要找的是:通过分析每个人通过手机使用应用的情况,来分析每个人的“行为”(后来我才知道,这属于个人隐私,是不可以公开使用的);
我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在想,这个数据掌握在谁的手里呢?谁掌握的数据最大?谁掌握的数据质量最高呢?
我最终有个初步结论:是 Applestore,硬件结合自己的 App store,让苹果成为最了解大家人品的公司,从而做出更加符合我们“行为模式”的产品;
根据这个线索,我搜索了苹果的营运商店的数据报告,结果搜出了一篇《苹果App要下架微信,你还会用iPhone吗?》文章,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找另外一个论点:环境对选择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说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苹果应用商店下架微信,中国用户就会在两者之间选择后者,因为与苹果手机硬件相比,我们的社交与生活更加重要;
这种选择是种行为模式,就像在公司,我们需要的是协作的同事,而不是指派任务的领导,领导年年换,对我们影响不大,但是默契的合作伙伴如果被换了,那对我们的工作来说,那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说“行为模式“是我们在特定环境中做出选择的规律,就不能抛开环境而只谈“行为模式”,但话又说回来,人品是对“行为模式的外在表现”的主观描述,指导行为模式的是我们做事的原则,人品是对原则的外在表现的主观描述,“原则”、“外在表现”、“主观描述”这三个发生的时间不同,导致环境的不同,等于一件事要被放在三个或者更多的环境中都适用的话,那么才能确定“人品”这个概念;
如果把能力看做是生产力,那么人品可以看做是生产关系,关系的融洽是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融洽关系是能力施展的基础;
所以说,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2.什么是“良心”
亚马逊的创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比聪明更重要的是善良;
良心就是“善良的心”,善良就是善待他人就像善待过去的自己一样;
良心就是“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他人的心”;
所以,如果一个人都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那你还能指望他善待他人吗?
所以良心就像一个成,对自己是“秤砣”,对他人是“升子”,要尽量调整秤砣的位置,让秤取平了;
这也就是那就话说的: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人品和良心说白了都来源于自己做事的原则,对得起自己,也就是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
对于原则的认识还得多读书,建立自己的原则,我去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