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完了BVM4.0第三堂课,晚上家人出去吃饭,周六咻得一下就到晚上11点了。
下午的课讲得跟思维有关,很多事物自己说出它们的时候并不是自己真的研究过它了解它,而是“听别人也那样说”,或者“从哪里看到对这个事物的定义”,于是自己也觉得,哦,就是这样。
如果你坐上一张牌桌,20分钟后你还没搞明白谁是羔羊,不用怀疑,你就是了。
你不研究,你就是韭菜,你研究了,你就是割韭菜的人。
再加上看了《与神对话》以后,书里的观念,“你说出什么你就会经历什么”。渐渐的话倒是少了,因为自己一说出什么根本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东西,说完内心都会补上一句“又在胡说八道了”
之前上BVM的时候猫说过不要八卦别人,也不要谈论别人的八卦。一直默默记在心里又一直默默打破这个小规定。
周五晚上同事小姐姐请吃饭,挺开心的,不知道怎么的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开始大眼瞪小眼,于是开始谈论起了周围的同事、谈论起了公司、谈论起了离职的同事。然后心里默默的补了一遍又一遍“又在胡说八道”“又开始说别人八卦了”,到后来我就干脆不怎么说话了,不太想说,也还是不太想说。
有时候觉得,啊,别人出去吃饭都开开心心的好热闹,我这怎么老是大眼瞪小眼不说话呢。不八卦别人,不高谈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东西,感觉话题就变得非常非常少了。但好像也不是,有很多的书、很多的电影、很多地方的旅游其实也都可以谈。甚至是菜怎么做,新开了哪些店,哪些店的哪些菜不错,好像也让话题种类繁多。
高质量的友谊:我们互相不赞同,互相不认可,但尊重对方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需要取悦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取悦自己。
打从心眼里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
就很好呀,这样就很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跟妈妈弟弟一起,还有表姐。在我小时候我家很多人吃饭,那时候哥哥姐姐都未婚,吃饭的时候特别热闹。记得有一次大家说话的声音都超过电视的声音了,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就很用力的把碗摔到桌面说:你们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吵。
后来,哥哥姐姐都结婚了,家里只剩我和弟弟,吃饭就越来越安静了。有时候会各自拿着手机在餐桌上。当然了,这一定会被妈妈说的,然后不情不愿放下手机只想赶紧把饭吃完继续玩手机。
我小时候吃饭,哥哥姐姐总有很多事可以分享,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我很喜欢我的二姐,只要有她在,餐桌就会变得很开心,很好玩。但是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她就搬去了另一个家住了,虽然那也是我的家,但那里也不是我的家。那时候我的外婆有让我劝劝我妈妈,我听了,但我没有劝。也许,我劝了会改变结果?也许吧,我也不知道。
喔,还有,我很喜欢“偷”我姐姐的衣服穿。我有两个姐姐,也就是我有三个人的衣柜。现在我的衣柜里也还放着我“偷”来的我姐姐的衣服,每次她问我衣服在哪我都说我不知道哈哈!
我大姐我也挺喜欢的,其实我哥哥姐姐都很宠我,但我却不宠我弟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我跟我爸妈一样望子(弟)成龙吧。结果还真是一直在“望”中,可能哪天我们都不望了,哪天他们就真成“龙”了。
我的大姐是个温柔的女生,现在升级成妈妈了,所以是温柔的女人了。我二姐说我大姐在教人学习的时候很凶,因为我二姐太笨了,我也不知道我二姐笨不笨,因为我二姐高考分数跟我是一样的的,所以承认她笨也就是承认我笨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
我大姐是个美女,学生时期直到现在都是,这句话是周围的人说的。因为我看过我大姐学生时期的照片,我真的看不出哪里好看了哈哈。头发是中分的短发,单眼皮的眼睛,白白的皮肤,瘦瘦的身材。不过那时候的审美和现在的网红审美不一样,所以她那时候应该是真的好看的。当然啦,现在的大姐也非常好看,是个美少妇(女)。
其实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我的大姐,因为她结婚以后好像不怎么顾家里了,好像不那么“孝顺”。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面之词,我并不能评判或定义些什么。那时候我大姐结婚了,我心里想的时候“太好了今年的红包多了一封,大姐肯定会给我们包一个大红包”到了新年的时候,从大哥那拿到了一封,从大嫂那也拿到了一封,可以说是超级开心了。然后大姐和大姐夫来了,非常开心的期待着两封大红包,结果,只收到了一封,里面也只有一张毛爷爷。可以说是非常伤心了。那时候小,也不懂事,心里很难过,心里会想“大姐真小气啊”。
好像还持续了好几年。现在回想这件事,觉得挺好笑的,在你没有的时候,别人给你一张毛爷爷你会很开心还很感激那个人,当你有的时候,别人仍然给你一张毛爷爷,但你的心态却完全变了,变得很丑陋。
其实发红包嘛就是讨一个吉利,一家人互相说些吉利话,开开心心的,夸夸别人好夸夸别人美夸夸小朋友聪明,也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快要过年了,希望今年也是:一家人,最紧要系齐齐整整嘛!
发现还有好多好多事可以写,想出现在我文章里的哥哥姐姐嫂嫂姐夫弟弟们,踊跃报名呀,下一篇就会出现你们哟哈哈!
说了不好意思说的话以后,恩。。还是有点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