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后世人称为唐朝小太宗的皇帝,在没有当皇帝前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傻子,人人都在欺负他。另外一个皇帝却从小聪慧异常,是从养父手中接过皇位的,即位后正要大施拳脚之际突然病逝驾崩。
哈喽,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狗头菌的历史频道。
在上期文章《历史上那些不为人熟知的皇帝一》中我们讲了三位不为人熟知的皇帝,他们分别是苻坚、宇文邕和郭威,今天狗头菌继续讲一讲那些不为人熟知却十分厉害的皇帝。
今天这期文章我们首先来讲一讲被后人称为小太宗的皇帝——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年~公元859年),原名叫做李怡,是唐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李重茂之外的第16位皇帝,在家中排行13,他爹就是那个为了不让老婆干涉自己在外面乱搞留情而终生不立皇后的唐宪宗李纯,李忱就是他爸李纯与侍女郑氏(后来的孝明太后)所生的。
李忱打小就是个闷油瓶儿,他在周围人看来就是一个痴呆的孩子,平时看着呆呆傻傻的,读不进去书,不爱讲话,就算讲也是吞吞吐吐的,有时就连走路都会摔跤。宫中很多人都看不起他,甚至讥笑李忱是个痴儿。虽然大多数人看不起李忱,但有一个人看得出来他是个聪明人,这个人就是李忱的三哥唐穆宗李恒,唐穆宗李恒曾在李忱年幼的时候抚拍着他的背说:“这个孩子是我们李家的英豪,并不是什么得痴呆病的孩子。”
因为唐穆宗李恒看得出,自从他们老爸唐宪宗李纯驾崩后,本就出身庶子的李忱知道自己最大的靠山没有;为了保全自己和母亲郑氏,他不得不韬光养晦、装傻充愣,与所有人都不讲话,让大家以为他是一个痴儿。看过由陈豪所主演的TVB版《宫心计》,相信大家都特别熟悉,剧中李忱为了自己和母亲的安危,从小就在装疯卖傻以迷惑别人,但他背地做事却十分聪明。
(电视剧《宫心计》里的李忱,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李忱究竟可以隐忍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看看,据记载,有一次唐文宗李昂邀请各位亲王和大臣在宫中举行皇家派对,派对上大家都在尽情喝酒狂欢,场面一度十分热闹非凡。这么嗨的皇家派对每个人都在狂欢,可偏偏就有一个人窝在角落里一动不动,并像个神经病似的呆呆地看着旁人,这个人就是李忱。
正在狂欢的唐文宗李昂看到李忱这幅半死不活的样子就感觉非常扫兴,这种感觉就像作为老板请全公司的员工去KTV喝酒唱歌,所有的人都在喝酒唱歌放肆嗨,唯独有一个平时本来就不太合群的人一直窝在角落里吃零食啃果盘,边吃还边以嘲讽的目光看着大家。
扫了兴致的李昂感觉很不爽,就指着李忱对众人说“你们谁能让这个哑巴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
话音落地,顷刻间甭管亲王还是大臣们都蜂拥而上,对李忱开启了群嘲模式,但李忱依旧不为所动还是一副傻呆呆的样子。我猜如果这群王公大臣要是知道眼前他们群嘲的“傻子”李忱日后会荣登大宝登基称帝,估计借他们一万个胆子都不敢这样做。不过话说回来,按辈分来讲李忱是李昂的长辈叔叔,就算再怎么不顺眼不高兴,也应该顾及一下皇叔李忱的面子,不该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自己的叔叔。
虽然唐文宗李昂是皇帝,但是按照古人礼法和道德标准,晚辈人都骑你脸上欺负人了,你还能忍啊?难道李忱真的这么傻这么怂吗?没办法,虽然当时李忱被封为光王,但还是个光杆司令,什么势力和实权都没有,就是个吃大锅饭的闲散王爷,他只要使李昂稍微不高兴,他和母亲郑氏第二天就可能因为不明原因暴毙。没办法,为了保命李忱只能继续装傻充愣,藏巧于拙。
(电视剧《宫心计》里的李忱,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据野史记载,后来李怡甚至被逼出家当了和尚,一直到公元846年(会昌六年)唐武宗病危,李怡才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啧啧啧,太欺负人了。不过老话说得好,否极泰来,倒霉到底的李忱终于迎来了转机。
唐武宗病危之际,宦官干政弄权的情况十分严重,当时的宦官仇公武和马元贽就为了控制朝权,就想篡改诏命拥立“痴儿”李忱登基,把李忱培养成自己控制的傀儡皇帝,李忱的名字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改的,因为我们前文说过李忱原名叫李怡。
后来唐武宗李炎驾崩,李忱登基称帝,就在宦官们做着春秋美梦的时候,万万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
李怡即位后立马像变了一个人很快地摆脱控制,立刻开始着手整顿朝廷乱象和官吏腐败,同时用雷霆手段开始整治边境问题。
首先李忱在很短的时间里将祸乱朝廷的李党领袖李德裕清出朝廷,还任命了白敏中为宰相来打压李党的其他在职官员。之后李怡重用支持科举的牛党成员(李忱本人极其重视科举),一举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同时李忱还把之前试图干政弄权的宦官逐个给弄死了。
内部的事情安定以后,李忱开始整治边境问题于是派兵大破北狄稳定了北方,从此唐朝北方再无大的军事威胁,得到了彻底的平定。之后李怡还收复了除凉州而外的河西地区,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终于复归唐朝。
在李怡的统治下,大唐吏治清明,百姓们也开始日渐富足,这一时期被后世史学家尊称为“大中之治”,也被称为“小贞观”,李忱被誉为“小太宗”,评价快赶上他祖宗李世民了。
讲完了小太宗李忱,接下来我们讲讲最后一位不为人熟知的皇帝周世宗柴荣。
(柴荣,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各位粉丝小伙伴们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呀?这位后周第二位皇帝柴荣与上期文章中我们提到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有关系,这里就有粉丝要问了,郭威建立的后周为什么第二个皇帝姓柴不姓郭呢?难道老郭也被人篡了位,还是他媳妇出了轨。No no no!大家不要瞎猜啊,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曾改姓郭,大家也叫他郭荣,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是后周第二位皇帝。柴荣的家族是邢州的名门望族,他亲生父亲柴守礼早年也是一个有钱的商人,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破产了,于是柴守礼就把儿子柴荣送给郭威夫妇抚养,郭威的妻子柴氏也就是柴荣的姑妈。
柴荣虽然从小被姑父郭威和姑妈柴氏收养,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世和身份而感到自卑,相反是把郭威和柴氏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柴荣从小不仅性格谦厚聪慧,还特别孝顺,所以深受郭威夫妇的喜爱。后来因为姑妈柴氏膝下无一儿半女,所以郭威夫妻两人便将柴荣从柴守礼手中过继来当自己儿子。
当时郭威家的日子也很贫苦,但郭威夫妇没有因此怠慢了柴荣这个过继来的儿子;年少的柴荣也非常懂事,为了补贴家用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年纪轻轻的他就跟着邺都有名的富商颉(yè)跌氏出门学做贩茶的生意。这些年做生意的过程中因为柴荣为人聪明勤奋,不仅赚到了钱,还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问题有了非常深刻的见闻和理解,除此之外他不仅学会了精湛的骑射本领,还抽空自学了史书和黄老之术(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集百家之长的一门学说和哲学思想)
二十出头的柴荣当时就已经学得了一身的本领,还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年少有为。
在这里狗头菌就要讲一个冷知识了,柴荣这个皇帝在我国古代宋元时期还被民间老百姓称为“柴王爷或财神皇帝”。为什么这么叫柴荣呢?据记载,原因是他年少时就出门经商,在南方做茶叶买卖非常成功了,所以很多中原地区百姓都称他为财神,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柴荣还演变成为了矿工、窑工和建筑工的保护神。
成年后的柴荣就跟着姑父郭威外出打仗去了,因为为人忠心耿耿并立下了战功赫赫,所以姑父郭威十分器重柴荣。后来郭威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的时候,甚至把自己的大本营邺都让柴荣做守备总指挥。
郭威登基后便把柴荣封为了皇子,不久后郭威逝世儿子柴荣就在郭威灵柩前遵照遗诏继位登基。柴荣当上皇帝后没有就此甘于平凡,贪图享乐,而是大刀阔斧地开启了改革朝政和优化民生的举措。
狗头菌查阅资料,发现柴荣在位的时间虽然只有将近六年的时间,但柴荣在位六年间完成了选才纳谏、修订刑律、三征南唐、北伐幽燕等大事,是史学家们公认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第一明君,也是那个黑暗时代最为耀眼的皇帝。
欧阳修评价柴荣说“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周世宗柴荣在短短五六年间,取得了秦陇,平定了淮右,收复了三关,威武的名声足以震慑其他国家)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还寻找四方之内研习儒学的人)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可惜这么一个厉害的皇帝只在位了六年就因病驾崩了。
讲到这里狗头菌找到了一个关于柴荣病逝驾崩的传说跟大家分享一下,显德六年(959年),柴荣亲征伐辽,准备直接攻下幽州(今天的北京地区)。柴荣一行到了瓦桥关(今天的河南涿县),听得探子来报辽军已经被打得没有什么斗志了,现在军心涣散犹如一群倒树的猢狲,准备随时跑路。柴荣听了十分高兴,认为此次征讨肯定会大胜而归,于是就地检阅军队鼓舞士气,附近相邻的老百姓也闻讯带着好酒好肉前来祝贺,看到来祝贺的百姓柴荣高兴地问:“老乡,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啊?”老乡回答:“此处唤作病龙台。”柴荣心里忽然大惊,当时整个人都不淡定了,立马想到自己就是真龙天子,此处又唤作病龙台恐对自己不利,然后骑着马就迅速离开了病龙台。
蹊跷的事情发生了,当晚柴荣忽然染上不明的疾病,第二天病情就开始恶化了,随行御医大夫也束手无策,无奈只得班师回朝,不久柴荣就因病不治驾崩了。天妒英才,当时柴荣40岁都不到。
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庞统命陨落凤坡的故事,庞统到了落凤坡认为这个地方是上天赐予他凤雏的葬身宝地,同时也为了主公刘备师出有名,于是庞统故意进入敌人的埋伏被射死在落凤坡。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 #历史那些事#
(图源网络侵权可删)
与之齐名的还有什么断密涧和杀胡林的故事,主角到了这些地方基本都一语成谶,命陨当场,如果大家感兴趣评论区留言咱们在以后节目中给大家好好讲讲。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下期文章见。在这里希望各位粉丝小伙伴们多多点赞、留言加关注,给狗头菌一些支持和创作的动力,狗头菌在这里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