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7)班 陈治宇
苏轼,一代大文豪、政治家、艺术家,被誉为“中国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物”。
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部中华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被捆押在被告席上,而原告和被告,大多是一群挤眉弄眼的小人。确实,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数文人都如苏东坡一样,在人生中被一贬再贬。而在困境中,我最欣赏的是苏轼那熠熠生辉的人格。
我眼中的苏轼是一位年少成名、文采飞扬的诗人。
二十一岁的苏轼,便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名扬四海。随后,他每天有新作,立刻便会传遍京师。走进苏轼,月圆中秋,吟诵他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大彻大悟;闲游西湖,品味他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朦胧美景;外出打猎,感受他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意气风发……每一句诗都能带给你别样的人生理解。
我眼中的苏轼,是一位仗义执言,一心为民的政治家。
王安石变法损害了无数百姓的利益,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全然不惧怕新觉的诬告陷害。因不懈于朝中的勾心斗角,自请离京。杭州、密州、湖州,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修大提,筑河道,苏轼竭尽心力,耐心等待着"持节云中遣冯唐”的那一天。
可是,等来他的却是"乌台诗案”,他再次回京,却是以犯人的身份。
"乌台诗案”,才是苏轼到苏东坡的重要精神转折,是"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向"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情感转变。
我眼中的苏轼,是豁达乐观,超脱世俗的哲学家。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人生最困苦的时期,苏轼没有堕落,而是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种种困难。“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尽显苏轼的从容淡定。当朝中的奸臣以为苏东坡就要绝命于这几处荒凉之地时,苏东坡却坐在海边吃蛤蜊。这是何等讽刺!怪不得苏东坡能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佳句!
最后,想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做结尾。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