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倾听和示弱,冲突中倾听他人和自己
AHA: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担心失去控制而显得强硬的时候。
R:在人与人之间冲突难以避免,关键是如何看待冲突。
如果你感受到的被侮辱或者攻击,如果你已经感觉到自己无法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那就离开现场,静静地倾听自己或向他人倾诉。
如果不将其看成是攻击,那么可以感受对方此刻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我们越是倾听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人坦诚沟通。
I:昨晚皮蛋先生埋怨孩子没有坐在桌旁安心吃饭,尽管我们已经劝导多次,孩子依旧在沙发上玩玩具。我听到皮蛋先生的埋怨和比较(与别人家孩子比较),下意识地认为他是在责备我没有给孩子养成好的吃饭习惯。于是,大脑中的在“培养孩子吃饭习惯”事情上的憋屈,一下子吐露了出来。我说:“我也想让他坐在桌子边好好吃饭,我从一岁多开始就培养孩子这个习惯了,有人听我的吗?医生不也说了么,越大越难搞。”说完,我立刻意识到自己不该这么说话,而皮蛋先生此时也离开了房间,嘴巴里在念叨:“肯定是你下午四五点给他吃东西了。”我感觉到被质疑,但是我也没有再说什么了。这一波操作全部是习惯性的。
直到今天早上,我再次看到“倾听中要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开始反思,或许那时候我该这样说:“你很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虽然,我不确定说完这句话皮蛋先生后续会有什么反应,但是我想最起码不至于再去质疑我吧。
A:倾听冲突中的他人和自己
在过往我和皮蛋先生相处中,我时常感觉到自己被攻击,但是现在,我想我能更加理性地面对了,因为我已经知道,我感受到了攻击,并非皮蛋攻击我,而是我内在的自我攻击。同时,这个感受的意义是在提醒我,让我辨别自己的感受,让我体会自己还能不能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如果能,那就鼓励自己去倾听他人,如果不能,那就离开现场,安安静静地倾听自己。不管是哪种,我豆浆获益。
二、“我不想说话的时候被你纠正”
R:作者邀请他的学生去喝咖啡,其中一个学生拒绝了,作者倾听了她的感受和需求之后,了解到其不想去的原因是担心自己说话的时候被作者纠正。
I: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皮蛋先生多次说过的:“那你说怎么沟通,我已经不知道怎么沟通了”。由于皮蛋先生的沟通习惯问题,我常常会担心他的不良沟通习惯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当我发现皮蛋先生用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对孩子沟通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纠正他。此时,我认为我说的没错,毕竟我学习过如何与孩子沟通。皮蛋先生也觉得自己没问题,毕竟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只要我一纠正皮蛋先生,他就特别不爽。现在想想,这种不爽应该是不被认可的沮丧。
A:如果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可能还是会纠正他,但是我会询问他:“当我这样纠正你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的时候, 我能理解你的不爽,如果是我,可能我也会觉得不爽。你希望我怎么样和你沟通,你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三、永远不要对愤怒中的人说“可是”、“但是”、“不过”
不要对愤怒中的人说“可是”、“但是”、“不过”,因为这代表着接下来你就要为自己辩护了。尽管这很难做到,但是试试倾听吧,倾听并表达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想改变以后就会有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