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将过去,不知道多少人又要在跨年之际,沉浸在无尽的狂欢和宣泄中,在一堆灯红酒绿前许下新年愿望,为马上而来的2016年倒计时。当钟声响起后,各自归家,然后睡到次日中午,开始重复去年旧有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然,也有人打鸡血似的想要追逐梦想,大张旗鼓的开始,在朋友圈发了励志动态,一阵忙活之后,注意力已被其他新事物拉扯,豪言壮志也平淡地消失。
2014跨年之际的情景,记忆弥新如同在眼前,现实却是一年已过。翻看记事本,年计划完成得不好也不坏,想去的地方已经去了,想见的人也见了,但简单且大俗的愿望却还是未能实现,终是有缺失。
司考之后,过了大半个月的混日子,没有教科书,没有刷真题,只有看剧啃小说,深居简出,安慰地跟自己说考试太苦,需要一个缓冲期。可即便如此,心中仍有梗刺,堵得发慌,究竟在怕什么呢?
十八岁好像不过才是去年的事,高考结束走出试室,抬眼望去的那片天空,依旧深烙在脑海里,碧蓝广阔,璀璨耀眼,心中有释放,有希望。现在呢?站在迈入二十五岁的槛上回望这些年,好像没有一件事情能让自己觉得特别有成就,仍然是没学历,没余额,没男友,在最基层苦苦挣扎的三无人员。回来小城三年多了,日子越过越单调,年龄与清闲状态成正比,不爱出门,不喜喧嚣,在自我的世界中挥洒柴米油盐,在二十多岁时看到自己六十岁的样子,不是没有担忧的,只是习惯性安慰自己要慢慢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在一开始就见到结果。因为还没有得到过,所以一直在追求的路上,前路茫茫伴随着对未知的恐惧,心中的信仰却不足以支撑整个过程,害怕过早的老去,然后定义生活,把平庸当平淡,将就着一辈子。身处于一个“至少相当舒服的环境”,但又不安地审视自己,不安地看着这个世界,归根结底害怕的只是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大谈梦想与远方的鸡汤文,网上一搜,三天三夜都看不完。鸡汤文会说很多他们的成功,他们的奋斗,敢爱敢恨,打着没有梦想如同咸鱼的旗号呐喊。但是,现实和梦想毕竟是有差距的,也不是每个例子都是好的,繁华的表面背后是多少的创伤,我想鸡汤文不会说要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多大。
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也是近年来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小城市的生活,没有拥挤的地铁,没有熬夜在奋斗的加班族,没有灯火辉煌的不夜城。有的是,一大早出门晨练的大妈大爷,太阳升起熙熙攘攘的上班族,夜幕降临窗口飘出的饭菜香。大城市的生活,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唠叨,没有三姑六婆的逼婚、逼考,没有过多的人情冷暖。有的是,丰富的生活和多元的资讯,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美景,更多的成功样本让人仰望着去追求。
那么,拼搏与远方,安逸与小城,亲爱的,你想要什么呢?
生活没有绝对的好坏,任何选择都是有得有失,《围城》里说,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种心情状态大概在哪里都合适吧。小城市居住的人,可能会不甘心,羡慕着远方,在大城市拼搏的人,拥有满腔热血,可当夜幕降临时还是会思念家乡。世间安得双全法,所以,人们才有那么多的焦虑,有那么多的茫然和不知所措。
我一直生活在小城镇,即便走过大城市,逛过大商场,但我依然是一个生活在小城里的姑娘。每天关注着全国的新闻,听着好友在各大城市谈论着升职与加薪,看着网络上各种热议话题,似乎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有自己的生活,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看书学习,做饭闲聊,简单安逸。关于想要什么,依旧无法想清楚,心中依旧会不安,可罗马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好和坏,成功和失败,平凡和优秀,都是漫长时期积累的结果,况且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是一致的,平庸或平淡,见智见仁。
亲爱的,你看,鸡汤偶尔还是要喝的,只不过须加以实干辅助,才能药到病除,最起码也有定心丸的效用,心定才能踏实,多一点的耐心,循环渐进,持之以恒,就算最终失败了,也不会是一无所获的,因为培养了良好的执行力和自制力,这已是很好的品质。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年轻又迷茫,生活没有方向,未来遥遥无期。不过,亲爱的,迷茫不是青春的标配,一切只是懒惰在作祟,既然不知如何是好,不如就多做点实事,多走点斜坡,偶尔也溯溪而行,沿途风光无限,总能领略到你最心仪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