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如何爱孩子的语境,我们说:小时候的被爱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铠甲,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学着好好去爱我们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基于这样的语境,我们希望这些足以激发起我们学习的动力,为孩子打造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
直到有一天,一位学习的朋友跟我说:在学习了之后,我才知道我童年的遭遇是多么的不幸,我真害怕这会影响我的一生,怕真如大家说的“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我才意识到,本来是希望激励大家学习的一句话,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语境下,竟会有如此不同的意义。
我想跟这位朋友说:亲爱的,我理解你的担心,同时,我也要告诉你,我们的学习,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一样,都是指向未来的,是为更好的未来而做准备的。
就像学习家庭教育,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学习了之后,我们再回看我们自己的原生家庭,如果有过某些不幸的遭遇,一定会对自己多了一些理解与心疼,知道了现在的我某些现状,可能是由于过往生活中的某些创伤所致。似乎为现在的我,找到了一些原因,找到了一些合理化的出口。
但这并不是一个终点,对已经成年的我们,对已经可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的我们,又应该是另外一个语境,原生家庭已经过去,不能让它成为我们的负累与故步自封的借口。生活始终是指向未来的,我们要做的是,抬眼往前看,看前方的路该如何走,如何将以前的障碍变成现在的资源来好好利用。
今天看到的一段话,很美,可以送给我的朋友:
“孩子最初爱他们的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如果把原生家庭比喻成一个玻璃罩,那么每个人,都是里面的一朵花。
童年时,我们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庭的庇护。
可随着逐渐长大,我们也窥见了父母身上的种种局限。
他们或许贫穷,或许无知,或许脾气不好,或许缺乏对你的陪伴……
可细想起来,世上又哪会有完美的父母呢?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把自己的不够强大,一味归咎到父母身上。
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一边宽容,一边理解,最终跨越原生家庭的局限,在罩子之外,开出艳丽的花。”
你放不下的人和事,岁月都会替你轻描淡写。
王尔德:为了自己,我必须宽恕一些事。因为一个人,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也许你的故事不是从快乐开始的,但这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你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全看你当下的每一个选择!
一切的知识和智慧,都只不过是指月之手,我们自己才是那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