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信来自科学作家万维钢老师。他是得到平台响当当的人物之一,可是他的专栏和书我都没怎么看过。
今天看到他的文章,简直令我直呼过瘾。有太多的观点给我启发,甚至有的令我感动到想要落泪。
下面摘抄几句对我感触最深的,与友友们共享。
知识服务的最高境界,是用学问启发了朱棣的知识分子姚广孝。我也希望我的读者中出几位大人物。
小人物适应世界,大人物改变世界。
大人物都有三种软技能:野心、入圈、眼光。
野心,是你为了赢,放弃了什么。不是让你放弃休息时间或者放弃亲情、友情,而是你得放弃平庸。
如果这场的队友很强,感觉赢面不大,你有理由不拼尽全力。下一场的队友不是很强,你又有理由踢得中规中矩,不必尝试新打法。第三场是生死战,你更不敢冒险了。
那你什么时候突破自己呢?没有时候。
何为平庸?一般人做事不止是为了赢,还瞻前顾后,小心计算着性价比。
而有野心的人,即使赢的可能性不大,他们也会拼尽全力,不放过哪怕一丝机会;队友不强,他们会借机尝试新的打法,为以后做准备;遇到生死战,他们也不会自动认输,而是拼尽全力,放手一搏。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有句话,“任何时刻我们都有两个选项:前进一步求增长,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
增长和安全往往相互矛盾,而大多数人会选择安全。
想想自己很多时候也是这样,不敢冒险。
大人物不是闷头耕地的人。大人物是在别人都闷头耕地的时候抬头看天的人。
大人物总是在追求“做自己”。他们选择做什么工作最在意的不是工资有多高或者社会有多需要,而是自己喜不喜欢。他们要求从工作本身获得享受,最好一想起工作就很兴奋,就如同巴菲特说的要每天跳着舞去上班。
视野很重要,战略眼光很重要,不要只是局限在手里的具体活儿上,方向更重要。
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可能做到极致,如果是赶鸭子上架,很难做出大的成绩。
你要真有野心,就必须对平庸有强烈的反感,一分钟都受不了才对。
现代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先加入某个圈子。
你得向最厉害的人学习,跟最好的人交流、碰撞,特别是得有合作才行。
做学徒,有人带着,是最畅通也最方便的入圈路径。
一个不太常见的做法是“带艺入圈”。
如果你希望加入“组合 ” 而不是一个“小群体 ” ,那你最好跟与你不一样的人在一起。
想想自己有哪些能力或手艺是这个圈子里其他人不会的,然后为其他人赋能,那你自然就有价值,自然就能脱颖而出。
就我自己而言,在工作中,我觉得自己写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比其他人强一点,这得益于我在得到上过训练营。
“组合”和“小群体”的区别,之前还真没想过,让我耳目一新。以后要有意识地多跟与自己技能互补的人在一起,彼此赋能,而不是只愿意跟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
中等水平的技能会得再多也不能让你脱颖而出,而懂一门顶尖的功夫却可以立即让你被人看见。
我可以有什么顶尖的技能呢?好像能发展的也就是写作。
交朋友最好的办法不是拉关系搞聚会,而是大家组队出去冒着风险、付出汗水、拿出性格来做一场。
小人物成绩越好朋友越少,大人物成就越大朋友越多。
从一开始入行就要有“供给侧思维”。不要问“我怎么才能取代别人”,要问“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圈子能给我什么”,要问“我能给圈子什么”。
每个人都能在彼此的进步中受益。
你不能随时发现生活中种种不足之处,看到一个好机会没有百爪挠心的贪婪感,你不会成为出色的企业家。
世间好东西虽多,却都是稍纵即逝的:你看到一个就得想办法抓住才行。如果好东西不能让你激动,先不用说成为大人物,你的人生都是灰色的。
要想成为大人物,不仅要对机会敏感,而且要对机会有“贪婪感”,只要遇到了便兴奋不已,并且会尽一切努力抓住它,决不能让它溜走!
我现在这个优秀案例申报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能成功,好处太多了:首先,领导会对我刮目相看;其次,在公司也能出把名;第三:在那个标准组织以及整个网络安全圈都会出名,并且会在行业大会、标委会网站、业内期刊上出现,会产生强大的长尾效应;最后:会成为我今年年终总结的一大亮点。
目前,经过努力已经通过两关了,虽然走得奔奔坎坎,但目前看成功的希望不小,我必须尽最大努力来争取最后的胜利。
李笑来老师也说了,做什么事不要说“坚持”,而是要为这件事赋予意义,意义越重大越好,甚至可以是多重意义,并且将成功之后的情景想象得越生动越好。
上面已经分析完了做这件事的意义(好处)了,那接下来干就完了!
大人物痛恨平淡无奇。我们做事不是为了完成谁谁谁给的任务,而是要追求一种炸裂感,要过瘾,要有极致的心流。
上班摸鱼更是不可取啊。
怎么发现和实践不平凡呢?
首先得提升敏感度。你需要学习大师的视角,去看外行不知道该看的地方。
更重要是主动创造不平凡。
如果你的行为模式接不下来眼前这个大机遇,你要做的是改变你的行为模式,而不是放弃机遇。
抓住不平凡的终极办法,是走量。
如果你至今还没有找到属于你的不平凡,你唯一要做的是继续找。大人物是锲而不舍的人物。
看到了机遇就去做吧,如果觉得自己目前还做不到,也不能放弃,而且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中边学边做,即使脚步奔奔坎坎,手法拙劣,也没关系,只要你在不断地思考、行动,最终总能达成所愿。
走量,写作也是如此,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锲而不舍。35岁就焦虑了吗?不要放弃成为大人物的可能性。
自我改变的最有办法,是建立身份认同:先把自己当做大人物。当你面对“前进一步求增长,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这种选择时,问问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物,我应该怎么选。
有的时候面对困难真的想退缩,甚至真的退缩了,让别人庇护。而往往事情实际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那么可怕。最后,帮你顶上去或者庇护你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一定会对你有些看不起。每每事情过后,自己就也好看不起自己。
以后要把自己当成个“大人物”来看待,不要总是像“长不大”一样,即使真的失败了,真的丢人了,那有能怎样呢?
记得曾经我的一位老领导经常在遇到很有压力的场景下就会自我安慰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他敢杀了我吗?不敢吧?”
虽然话有点极端,但很有道理。再大的事也到不了要命的地步,别说“杀了你“,连“打你”也没人敢呀,最多就是被骂,或者下不来台丢了面子,或者事情没做成,失败了,这些与生死比起来真都算不得大事。
我一直认为我那个老领导是有大智慧的人,也确实在事业上非常成功,家庭也非常幸福。
小人物的最高境界是“求稳妥”“求庇护”,是从思想上完全放弃自我,成为工具人。大人物的最低境界,则是成为一个“士”。士是有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自己给自己做主的人。
我目前还是个小人物,但是今天有幸读到了这封信,我也要为成为大人物而努力了。你要不要一起呢?
三件幸福小事:
1.由于系统故障丢失的文章失而复得,特别感谢指导我的友友。
2.回家的时候不小心坐反了地铁,相当于把行程增加了两站地铁的时间,还好没有误了火车。
3.领导同意了我去西安出差的申请,下周要打卡古城西安了,有一点点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