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古来就以隐士而天下知名,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中说现在还有数千隐士在山中,更是让人充满了好奇。这次终于去了这地图上都查不到的山,但囿于时间和装备,去的是游客路线的翠华山,而非隐居路线的大峪。
傍晚从西安市里动身,一个来小时后到太乙镇,在翠华山脚找了个地方投宿。第二天一早起来,考虑到今晚可能要换住处,便背着行李上路。
翠华山和南五台都属于终南山一脉,终南山向来是道教名山,但奇怪的是,居然未列洞天福地之中(只有世人都不知所在的第三大洞天西城山,南北朝的陶弘景曾经怀疑就是终南山),倒是与之相邻的太白山是第十一小洞天。
翠华山现在是山崩地貌的地质公园,道分行车道和行人道,车道九曲十八弯,据说有十几公里,而行人道是石头小径。正当清晨,走在道上,虽无花香,但鸟语啾啾,溪声溅溅,还有不时蹿到人面前的松鼠,一派山行雅趣。
半小时余,过了和行车道的交汇点后,山路开始崎岖起来。不愧是山崩地貌,沿途各种节理,怪石林立,嶙峋峥嵘,山行小道从石丛甚至石缝中穿过,有时宽度仅容一人,有时得矮身或匍匐才能通过。
甚少负重那么多登山的(起码有三十多斤),走得比较慢,再加上一路赏玩,两个多小时才来到半山的风洞。这是因为山崩而形成的奇特山洞,由大块花岗岩相抵而成,走在其中,凉风猎猎,无止无歇,在这酷暑中感觉格外清爽。但这还不是最凉的,与风洞相邻还有个冰洞,常年保持零下的温度,里面一路都是冰块,可能是人为搬进去的,比较齐整,但确实触之不化,温度够低。刚开始进去时还觉得凉意透心,舒服惬意,但多待一会儿就知道什么叫凄神寒骨了,牙齿开始打颤,毕竟洞内外温差那么大,突然想起“终南山后,活死人墓”,小龙女练功的寒玉床置于此地应该比较合适。话说查老先生怎么会想起写那样一件物事,莫非他真来过终南山,从冰洞得的灵感?舍不得这天然的空调,于是在洞口找个石凳坐下来,饮食歇息了半小时才起身。
许是刚才的凉爽太享受了,一踏出洞,烈日当头下看看山顶,立马觉得浑身乏力,整个人蔫了。其实翠华山顶峰并不高,才1400多米,而此时已在半山。登山最忌讳就是中途歇息太久,所谓一鼓作气,歇息太久那口气就泄了,再登就会觉得加倍的吃力,再加上我又空前地背了那么重的包,真真后悔刚才的贪凉。最后气喘吁吁才登到了山顶,游目四顾,看到对面峰顶上有座庙,当地人说那就是南五台的顶峰了。旁边几个小伙子雀跃着计划今天之内再把那个山顶也征服,并拉我同行,我苦笑着拒绝了,说我明天再去,哥哥背上可多背了小半个人呢,你们倒好,只拿了一瓶水。果然,下山时根本赶不上他们的脚步,很快就消失在我的视野中,在羡慕他们体力的同时也在感叹年轻真好!
下到半山的天池,找个路边摊坐下来,吃了碗比西安城内难吃十多倍的饸饹,寻思着今晚回太乙镇,明天再去登南五台。在路边的导游图上看到原来往山里还继续有路,可以直到终南山最高峰,那里海拔2600多米,几乎有翠华山顶峰的两倍。我瞬间心动,但看图上似乎不近,现在已是下午两点,今天应该不够时间了。
在天池边逛,看到对面半山上有个庙,反正今天也没力气再去更远的地方,就拼将残躯上去看看。几乎是一步三歇地终于来到“金华圣母殿”的门口,里面供奉的是当地传说中在此升仙的翠华娘娘和其师金华圣母,庙宇很新,看起来建成还不久。有一位道长在给上香的游客敲磬,看他恬淡冲虚,并不像通常旅游点的庙宇里见到那些眼睛只盯着游客钱包的庙祝,便和他聊了聊,甚是投缘,不知不觉竟聊了两个多小时。他原本在华山出家,但是道场一大,各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事,影响了自己的修行和精进,所以借机来了这等偏僻的地方。他给我讲了他慕道学道的故事,见证仙迹的过程,道家的现状,和我讨论当前的时事,还交流了人生观,给了我不小的启发。讲到现在颇为热门的终南山隐居,他不以为然地笑笑,说真心要隐居的人不会搞到这样大张旗鼓。确实如他所说,从网上对终南隐居的热炒,我都已经看出了契机,“探隐”以后说不定会成为此地的旅游项目。唉,连出家人都不得安宁,世间何处是清净之地?临别之际,他知道我明天想去登顶终南山,给予了我详细指点。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看到他居然也用QQ,我有点吃惊,他哈哈一笑,说修道之人也得与时俱进嘛。
当晚就依道长建议,没有回太乙镇,在山脚村子里住下了。村子既靠山又临水,但竟然没有蚊子,也是异数。
第二天,七点钟起床,深吸了一口山里的空气,自觉体力已经恢复了八成,便背上包,信心满满地上路了。
清晨的山里没有一个人,沿着马路走了一个来小时,到了秦岭草场,再往下走就只有山路了。我站在地图指示牌前却犹豫了,看上面的标示,来回得有二十来公里,我从没负重走过那么远,而且刚才这段路走下来,发现有点高估自己了,一小时的平路而已,海拔只爬升了100来米,就已经歇了一次,体力明显并未恢复。接下来还得有近2000米的爬升,二十公里的往返,我还顶不顶得住?
在指示牌前足足犹豫了十分钟,最后还是咬咬牙,踏上了进山的石阶,“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既然都来到面前了,不登岂非说不过去?
前行了不几步,看到路边有根被折断的桃枝,捡起来试了试,软硬度和长度都刚好作为登山杖用,便带上了。后来才知道,它对我此次登山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开始的路是用水泥灰浆修葺过的石阶,平整是平整,但是机械地迈步,登起来分外地累,花了两小时到了甘湫池,这是一般游客进山的终点。这里原来也是个村落,但已荒了很久,有几所房屋都只剩了半爿,尚完好的也都上了锁,还有所破败不堪的小庙“凌霄殿”,庙门紧锁,连窗都封上了,不再接纳千辛万苦来此的香客。
过了甘湫池,路边有块景区管理处竖的牌子,提醒游客说接下来的行程需时八个小时,建议过了上午十点就别再往里走。我盘算了下,虽然体力不如往日,但是比起普通游客来应该还是要强一些,那么我应该用不了八小时,于是没作停留,继续走。
接下来的路就是传说中的“终南古径”了,完全是山崩落石和人在上面走得多了而形成的天然小路。这样的路走起来步伐大小不一,不容易产生机械式的疲惫感。路边就是溪流,清澈明净,随身的水壶直接舀了就可以喝。每走一段就会看到道边的树上结有红丝带,上面提醒游客注意别乱扔垃圾污染环境,署名是终南山的“和尚”。
虽说路没有刚才的难走,但是体力确实已经开始透支了,每走一步都要靠那根登山杖借力,每半小时就得停下来休息一次,然后看看表,海拔又爬升了多少,到后来,已经无心去看路牌的指示还差多远了,也懒得去计算时间,只是不断地看表,看海拔的爬升,知道自己距离目标越来越近,靠这点成就感来支撑自己往上走。
最后,在经过一段极平坦的密林之后,风一下大了起来,我知道,快到山顶了!走到路牌前,果然,前面转过去就是海拔2600多米的终南山山顶。
一片空旷而碧绿的大草坡,狂风肆无忌惮地呼啸,若不是有那么重的背包,估计站都站不稳。一路的种种疲劳困苦一扫而空,我向着山顶跑过去,本来已经快抬不起来的腿又奇迹般地有了力量。
站在山顶,伸开双臂,长啸,一任狂风吹得人都快飞起来,这便是“我欲乘风归去”吧。登顶的这一刻所带来的巨大喜悦,让之前所有的吃苦受累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躺在草坡上看了半天的天上浮云,等愉悦的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准备下山,站在路牌前我笑了。原来路牌地图显示往前走还有另外一条下山路和一些景点,但是它本身已几乎变成了BBS,写满了驴友们拿圆珠笔签字笔的留言,首先有人写“坑爹啊,‘入云台’把我们引到了原始森林,差点迷路。”下面有人跟了一句“说的对,我也中招了。”再往下还有各种“顶!”,看来这个地图确实不靠谱,眼看已经下午,如果走错路,我可能真走不回去了,安全起见,还是沿原路返回。
目标达成,心情放松下来后,疲累开始袭来。原本以为下山不会花多少时间,结果还是用了三个小时才走回草场,而且腿脚都有点不稳,若不是登山杖的强力支持,可能摔倒好几次了。走回马路前,坐在石阶上休息,看着这个陪伴我一路的伙伴,心里默道感谢,掏出小剪刀,在杖上刻上了“朵登山之杖,望后来者用完后放于路口便于别人使用”的字样,并把它放在路边比较平稳而显眼的地方,伙计,希望你还能帮到更多的人。
虽然这次没能走成探隐路线,而成了纯粹的登山之旅,但这是我平生最累的一次登山,对意志力的一次极大锻炼,也算是难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