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易经》的谦卦中的六爻都是吉。《了凡四训》第四章专门写“谦”,表达出“谦”也是善,是改命的方法。
惟谦受福。袁了凡去京城参加会试,同行同乡共十人,其中一个叫丁敬宇的最年轻,最谦虚。袁了凡看到丁敬宇的行为举止,就断定一定考中。别人问为什么这么说?袁了凡说,在温和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抢人前上,他们十个人谁比得上敬宇?在恭敬谦虚上,谁比得了敬宇?在受人侮辱不理、听到毁谤不争,谁比得上敬宇?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天地鬼神都要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学问极深,文章也不错的人,参加乡试,借助在一寺院里。放榜时发现没有自己的名字,于是大骂考官有眼️无珠。
在旁的一个道士说他的文章一定不好。
张畏岩就生气地说,你没看我文章,怎么知道写不好?
道士回答,做文章要心平气和,你这么大骂考官,可见心不平,气也暴,文章怎么会好呢?
道士还说,要考中科举,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不会中,一定要改变自己才行。
张畏岩问,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士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畏岩说,他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些什么善事?
道士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改变自己,把持自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后来考中了。
度阴山的讲解有这么一段话:“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行善,那最大的善就是谦,它可能比做慈善的德还要深厚,因为做慈善是欲让人知的明德,而谦是不让人知的阴德。”积阴德,改命运。
讲到谦虚,这时我们需要自问自己真的做到每个念头谦虚吗?我想很多人和我是一样的,做不到。不过正因为难,才能表明决心。如果太容易的事,人人随意就能做到,这个善也就太容易了,这样福报应该没什么效用。就因为难,才需要我们自律、有节制,反观自己的内心,时时修心。
谦虚最大的一个反面应该就是傲慢。反思自己言行举止,傲慢吗?闭上眼,回顾以往的点点滴滴,傲慢的时刻竟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工作上,有着一种“老人”的傲慢,工龄长,就觉得自己经验丰富,做法特别对,真的是很傲慢!
在朋友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因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的教育经验特别好,侃侃而谈的,真是傲慢!
对别人提出的建议,表面谦虚接受,实际内心小九九很多,不是真心接受他人的建议,真的是很傲慢!
对待父母亦是如此,接受现代教育,就觉得自己样样观念比他们先进,嫌弃他们落后的做法,真的是非常傲慢!
在读书上,觉得自己学了些新观念,就会觉得旁人思想不如自己,他们是如此浅薄,真的是很傲慢!
不止上面的那些,细细捋捋,竟然有那么多的傲慢,深感惶恐,这么多年来,有时隐约觉察到,但也不管它,任由这些傲慢的念头在自己的头脑里生存扎根。这么多恶念,福如何而来?
往后要更加谨慎,在念头上下功夫,一发现傲慢念头起,就要请求原谅,同时为自己种下“谦”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