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1,我们看到的社会,只要有人在,就会有需求;
物流的总量哪怕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地产生。
中传营,固定营的交易价格会不同!
只要制度许可,只要人们有一点点的自由,人与人之间就开始服务,市场就会发展起来,经济会发展下起来。
2,只要有两个人在,他们的需求就不一样,需求不一样就交易;
有市场就会有价格,有了价格就会价格波动。例如:在发面包之前的前一夜,因为面包少了,面包价格就会高。
3,有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有货币就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货币就有宏观经济的波动,有通货紧缩,有通货膨胀;
烟的质量好坏,就是良币和劣币区别。
营房有空袭的时候,大家就会把烟抽掉,货币就少了,第二天就会出现通货紧缩。
有谣言说会送一批香烟过来,意味着货币流通会增加,那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4,有交易就有信息不对称,有信息不对称,就会有中间商;
5,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情绪、就有舆论、就有外部性。于是整个战俘营里面的现象,跟战俘营外面所发生的现象是一致的。
002马粪争夺案
例子:
1869年4月6日,原告把马路上拣马粪堆了十八堆马粪,第二天早晨,案中的被告看见的这十八推马粪就搬回自己的田里了。
鼓励创造财富(推马粪),还是鼓励对财富坐标志(只是看见)。
第一,判给创造财富的人。要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到好东西就拿走,保护财富所需要的努力就不用很大,就不会抵消财富本身的价值。人们才会积极地去创造财富、累积财富,越快越好。
第二,只要看着别人的东西没人看管,就可以拿走,人们花在保护财富上的努力就会很大,大到足以抵消那财富的价值,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创造和积累财富,越来越穷。
公平的背后其实是效率的考量。在司法实践里面,各国都有这么一条惯例,就是犯人如果配合司法部门自首认罪,那么他们的量刑就会比较轻。
每当我们在讲公正的时候,背后的含义是说,它是符合效率。只有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只有那些让社会能够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效率决定了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是否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会明白,其实在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考量,它们两者是一致的。
003看得见和看不见的
破窗理论的故事
有破坏才有进步,破坏本身是好的。灾难虽然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它又为下一轮,就业和GDP增长带来了机会。
第一,国家发展
德国和日本,不遭受这样的创伤,资本的积累会更丰富,经济基础会更好。
如果窗户没破,住户所有的资源还可以从事其他生产,可以带来更大的财富,这是我们不容易看到的。
第二,工人就业
机器太先进,老人工作时间太长,对社会发展,也不是好事。
不用推土机改用勺子挖土,不解决就业吗?
如果我们避免了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如果人能生活得更健康,如果机器更先进的话,那么省下来的时间、资源和劳动力,本来可以用的生产其它更有效的东西上面,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足。
认识破窗理论的难点就在这,这是一个通过推理,我们明确知道肯定存在的东西,但是谁都说不清楚它在哪里。
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看不见的东西
塑料袋用的多,那么食品保鲜的时间就越长,食品的浪费就少,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用了多少塑料袋,还要看到,如果不用塑料袋的话,你要扔掉多少食物。你到底想要多扔一点塑料袋,还是多扔一点食物呢?你得做个比较。
经济学关心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比较和选择。而要做好比较和选择,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还要尽量去看见那些不容易看见的东西,那些需要通过预测才能看得到的东西。
004经济学不关心么阴谋论
经济学关心的,是那些人们出于良好的愿望而产生有害的经济政策,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如果你要问。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有什么区别的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经济学家不关心阴谋论,他只关心事与愿违的因果规律。
美好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结果
最低工资制度,本来是来保护穷人的,它真的保护他们的利益了吗?
同工同酬制度,本来是要保护那些弱势群体的收益的,但它最后保护他们的收益了吗?
福利制度,本来是让那些没有依靠的人能够找到依靠,最后这些群体的生活,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糟了?
为保护那些濒危面临的动物,我们颁布了各种法律,最后那些动物的命运是更惨了,还是更好了?
我们鼓励循环利用,本来是要保护地球资源,但是循环利用的政策,最后是破坏了环境,还是保护了环境?
政府立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例子:眼镜蛇效应,英国在印度殖民期间,为了减少当地的眼镜蛇数量,就出台了一个捕蛇的激励政策,结果导致很多人养蛇。
美国人禁酒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