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为何会是美好的?这是在看E.F.舒马赫所写的《小的是美好的》时产生的疑问,它像是某个散文的书名,又有点像某个带着诗意的书籍,然而它所折射的内容却融合着宏大又带有哲思的深邃,让人沉浸中有太多触发。
深蓝与黑色渐变的封面底色上,有两片雪花形状的图案,旁边有着书名告诉我们它是什么,然而我们很难从书名里去推测它究竟是什么,在封面的顶端告诉我们一行字:如何运用经济学定位人类发展的新维度,这似乎从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去解读这书名并不是文学性质的诗意图书,而更是带对宏大叙事的哲思与探索。
这也是这本书为何已经出版40多年,依旧让人觉得惊艳,充满生命力及原创。正如书中简介里所说:“作者以其深厚的经济学涵养为基础,用独特又精辟的观点切入,铺展出全然不同的人文视角,透视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有效的思路解决问题:挥别对巨型偶像的崇拜迷思,让小规模发挥大能量!”
一、从构建框架的视角里去看见
从去理解小的是美好的,开始去想这个小代表什么,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探索吗?让人从一个微小的切入点进去,从而去发现美好的,宏大的内涵,这就像我们成语里有个词:“见微知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进入书籍框架,发现是4个部分,从现代社会到资源与第三世界,最后到组织所有权,这四个部分的关键词标题让我们去揣测其中现代世界包含的5个问题,从而去思考关于资源的5个侧面,而对于第三世界需要注意的4个方面,我们从组织和所有权这个部分去考虑到5个要素点。
也因此在作者的构建里,我们发现构成我们微小世界的观点和感知其实并不是那么微小,而是和这个整个宏大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将之疏忽,甚至对概念所构成的抽象内涵有了一种延伸与触发。
作者随手拈来的关键词,就着它走入一个让人浩瀚的理解世界,在对资源里提及的教育,它不仅将哲思里的众多哲学理念融入到思考与检视里,无论是对人头脑里的偏见,还是因这些渗透头脑的思想,而做出的一些描述与判断去理解,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传递价值观。在我们运用价值观去思考和感知世界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更多的评判与觉知,它会一一对头脑的固有思想,比如说偏见进行驳斥与修正,从而逐步达到拓展认知的状态。
二、不同侧面深入浅出的融合与阐述
作者从四个方向去阐述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在对于现代世界中,先从生产问题引入,去看人们认为的自己逐步进入了“学习型社会”,而在讨论学习如何与他人以及自然和平相处的时候,如何与创造自然和人类高级力量和平相处上来说,作者认为是后者重要,对于资源这个板块,有更加详细的叙述,而在讨论我们在和平以及持久性上去看,经济生活的持久性,需要某种保证,这是建立和平的重要依据。
这让我们开始意识到经济的重要性,而小到微观市场中的具体商品,每个人在家中或者商店购买的食物与物品,都是透视经济对我们和平与稳定重要性的依据。
而说到资源,不仅仅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土地,工业技术,教育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它改变人们在社会的生产和生存中的机遇,正如说书中提及:“教育(或者应该是)一切的关键。”而对于教育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理解世界自身生活的思想。在这一点上,他让我们在宏大问题上走向我们日常生活毕竟你自己会察觉:当你理解一件事,你会有参与感,但是你无法理解一件事,你会有隔阂感。
这不仅适用于我们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理解,也适用于哪怕此刻的阅读。
三、哲思在书籍中的体现
作者在进行论述的时候,对于语义本身的澄清和理解渗透在多个方向里,这也是让人看见这本书籍之所以融合经济、哲学以及社会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对于这本书带给人的启发性,让这本书自1973年至今畅销百万册,至今仍然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之作。
在提及资源中的重要的资源教育时,有提及语言,它是我们人和人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它让我们的思想可以被表达出来,所以提及人们对“我不知道”这样的口头禅时,作者给出的解释是这是对于眼前这个世界的不理解的抗议,头脑需要用一种可被理解与解释的线索去串联事件与现象,成为我们所知的思想与观念。
在深度的探索中,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的哲学思考,无论是对思想体系还是语言,而对此,我们获得的是一种思辨里的快感与触发。
《小的是美好的》从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命题:小的是美好的,串联起整个经济学、哲学与社会学等知识内涵,融入其丰富的理解与思考,让我们从中感受一顿丰盛的人文思辨触发的盛宴,多读几遍,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尝试看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