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侥幸心理,害人不浅”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也是耳熟能详
本人也是吃过不少侥幸心理的亏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为什么侥幸心理如此诱人
写在开头:
日本哲学家、企业家稻盛和夫说,想要成事,我们需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查理芒格也说想要得到什么,很简单,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价值来匹配想要的事物。
先来看这个案例:
有这么一组同学,他们需要通过一个难度十分大的考试才能拿到证书,对理论要求很高,知识点杂乱,记忆难度大,还分笔试与面试,同样是面对这个难题,他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A同学按照一贯以来的备考策略,花大量时间,该背的背,该记的记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努力攻克,然后循序渐进、大量刷题,反复复习。
到了考试前夕,A同学虽然紧张,但是功底扎实,最终凭着优异的成绩成功拿到证书。
我们再来看看B同学,不得不说,备考难度的确很大,他聪慧的选择了十分省力的方式——去网上找一些必考点的总结用来复习,面试部分也准备了1/10,他就赌记忆难度大的不会被抽中来考。
不久,考后出成绩了,因为通过率的把控(不能太低),B同学也十分幸运的拿到了心仪的证书。
从结果上来看,似乎是皆大欢喜,但实际上,内有乾坤,一次成功,蒙蔽了两人。
从长远来看,B同学最后一定会失败,面对人生中除了考试以外,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得偿所愿的事情,如果依旧怀揣做赌的侥幸心理,选择投机取巧,做事难以百分比的尽力,结果是可预见的悲剧。
因为,一次幸运可以,次次幸运?可能吗?
或许,B同学还会因为事事不成而沮丧苦恼,怨天怨地怨社会,这样的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的其实并不少。
从深层次来看,其实B同学就是因为一开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对后面的生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后与成功失之交臂。
其实很多事情都一样,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甚至是被不好的风气所感染,最后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改不过来了,只能忧心忡忡地在痛苦中挣扎。
那么,为什么侥幸心理会如此迷人呢?
这其实与我们大脑的天性有关——趋利避害,省心省力,及时满足。
人类天生就是会高效节能,能不做就不做,也因为懒惰,促进了科学社会的发展,使得科技进步,也让我们享受了巨大的便利。
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能逃离,一味的顺从大脑,你凭什么认为自己一定一直就是对的呢?
今天,所有我们能看到的高手,他们都在修炼自己“反人性”的能力,去享受内啡肽带来的高级快乐
抖音创始人张一鸣在延迟满足,而你却在短视频中逐渐丧失深度思考能力……
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自己选择侥幸心理去投机取巧呢?
1>
首先,我们应该正视问题,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攻克一个有难度的事物,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所以我们必须摆正心态。
2>
其次,我们需要全面思考,算无遗策,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在现实生活中,想要获得成功,仅仅是100%的付出,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骇人的真相是,你必须付出130%的努力才能得到100分的成绩,你需要把所有遇到的细节和问题都考虑进去,才能确保无论怎么变化你都能够成功,即使是险胜。
写在最后:
生活的道路上,侥幸心理犹如隐藏在暗处的礁石,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实则危机四伏。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对侥幸的纵容,都是在命运的琴弦上冒险拨弄。
路途遥远,一起加油吧,赶路人!
很高兴你看到了这里,如果能够帮到你,我很荣幸!
我是月洁晴,关注我,陪你一起快速精进,与更美好的自己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