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给教师的建议》,感觉它时时刻刻都在给我指点迷津,排忧解难。
这还得从前段时间的期中考试说起。对于五二班,我一直认为挺好的。因为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听话,很少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发生。分数一出来,我傻眼了,这怎么和平时的表现不符呢?
前天晚上,我又习惯性地捧起了这本书。读到第51条:要使知识"活起来"。初看题目,丝毫没有特别的感觉,但读着读着,这一条好象特别适合现在的我,于是,一下子读了好几遍。然后又逐项对照自己的课堂,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有段话"有经验的教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遵循这样一个方向:就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居首位的,不应该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我感觉这段话特别实用,尤其适合知识点的学习。我平时在课堂上讲到每单元的知识点时,为了强调、突出,总是让孩子们把知识点诵读几遍。拜读了此文才明白:自己错了,把知识点教"死"了,自已的课堂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让知识"活起来"。对每个知识点强调、突出之后,应该呈现不同的画面和练习,让孩子们通过思考、练习,把知识点变"活",再进一步消化吸收,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
其次,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安静和端坐不只是专注的标志,还有冷漠和无动于衷。那是因为我没有打动他们,没有点燃起他们渴求知识的火花,没有让他们的思想真正地"活起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点变成一幅幅有趣的,动人心弦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先吸引他们的眼球,继而让孩子们激动地不已地"活起来",最后成功地把知识点装进他们的意识里。
拜读了此条建议后终于明白:孩子们成绩差和自己的课堂有很大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课堂,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