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你就不能为我考虑一下?
B:你还说我?你看看你自己!
A:我怎么啦,要不是你,我就……
B:我也不想这样啊
A: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这么说?
B:我怎么样,行,算我错了,行了吧。
这是一段常见的“你不关注我的感受”的争吵,彼此都觉得自己委屈,互相指责,即便最后有一个人退让,话里也充满着讽刺和攻击意味。如果我们一味纠结在情绪里,只会越吵越糊涂,甚至有时出现两个人吵的完全不是一件事的情况。
压抑情绪:跷跷板效应
情绪对矛盾的处理毫无裨益,那么压抑情绪不就可以了吗?
美国两性关系专家芭芭拉.安吉丽思在《如何在爱中修行》里提出心情的跷跷板效应:
你和伴侣之间就像被一个管道联通起来的两个水箱,当你的情绪沸腾的时候,情绪就会通过管道到达伴侣的水箱中,假如你否定自己的心情,伴侣就越会越生你的气。当你越压抑自己的愤恨,伴侣就会更加愤恨。所以,你压抑住的心情,都会变成伴侣的坏脾气。最后反而会爆发激烈的争吵。
安抚自己的情绪
堵不如疏,当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安抚自己的情绪。
情绪具有即燃的特点,如果当下没有爆发出来,后面就很难发脾气。所以针对情绪的特点可以来个降火三步走:
1、报数法:在心里默念1、2、3、4、5……通过报数让大脑暂时顾不上发火,过了发火的时间段就不会再发火了。
2、离开争吵现场:离开争吵的环境,四处走一走,也能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但是不要一声不吭,摔门走人,要和伴侣说清楚,比如,我先出去冷静10分钟。
3、FFW自我剖析,当情绪稳定下来后,自我分析为什么我会这么生气,我看到了什么事实,我有什么感受,我希望情况有什么样的改变。 同时要分析自己的心态
受害者心态:表现为指责,这都是你造成的,如你就不能考虑我的感受!你还说我?你看看你自己!都是你,不然我们就……
无助者心态:表现为逃避,这我也没办法,如我也不想这样啊,算我错了行了吧,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将心态转变为行动者心态,比如在指责时想想,Ta为什么这么做,其中有没有我的原因。或者在逃避时想想,我是否忽略了我们的共同目的。最后FFW深入分析自己的内心。
安抚对方的情绪
这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想法,“凭什么要我安抚Ta啊,谁还不是宝宝咋地?”但是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不是为了争输赢,你们是为了共建一个家走到一起的,而家从来不是讲理的地方。
安抚第一招:道歉,没错也要先道歉,特别是在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时候,要跟对方说我之前说的话不是想伤害你。
安抚第二招:对比说明,模板是我不是要……我是想……,陈述要具体,态度要诚恳
安抚第三招:善意去解释对方的FFW,精髓就是认为Ta在坏情绪下说的话,做的事是出于爱,并且把这一揣测告诉Ta。
双方的情绪稳定后就可以开始讨论矛盾了,那么具体要怎么开展呢?
讨论框架:FFW表达
通过描述事实,说出感受,表达愿望,再倾听对方的FFW,就能最大程度地达成共识,解决矛盾。
F:Fact,事实,你眼中的事实和伴侣眼中的事实也许完全不一样。
F:Feeling,感受,说出自己当下的感受
W:Wish,愿望,希望对方能做什么。
让有矛盾的双方坐下好好聊聊,这里有个小技巧:
讨论前:登门坎效应
在讨论双方分歧点前先达成一个小共识,比如一起坐下喝个茶,一起去走走等,当双反达成了小共识,容易在后头达成更大的共识。
登门坎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讨论时:听话——说话者技术
听话和说话的精髓就是彼此流畅完整地表达自己,充分说出心里话。避免陷入无效倾听的境地,做到不纠结于措辞,不执著于输赢,不打断对方,对Ta的观念和经历抱着和而不同的观点。
虚伪倾听法:貌似听对方讲了,其实一句都没往心里去,依然只关注自己。
选择性倾听法:断章取义,不听对方整句什么意思,只抠字眼,然后就歪楼了。
防卫性倾听:总认为Ta不管说什么都是在讽刺和攻击自己
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个规则
1、轮流发言:
说话者:发言时只谈论自己的FFW;可以停顿,让倾听者复述,保证双方理解在一个层面上;同时要简短的讲述自己FFW,不要一开始表演就停不下来。
倾听者:要做到复述,确认自己真的理解了说话者的意思;不即时反驳,不要说话者说一句,倾听者反驳一句,除非想重燃战火。
2、不要急着解决问题
先描述分析,深挖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再努力达成共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被情绪冲昏了头脑。火气一上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所以在使用FFW之前我们还得先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