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晴
健身+阅读(100页)+写作(500字每天)+英语学习
健身:力量训练1小时
思考:建立自我反馈机制
今天这个观念给我一个“醍醐灌顶”,我们的大脑会欺骗我们,不要总是固执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的大脑是很主观的,并不总建立在真相的基础上思考。大脑会自动过滤掉那些与我们的认知不同的观点,会自动地吸纳那些我们已经认可的观点,时间久了我们会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再愿意接受新的观点新的东西,甚至主动排斥新的东西。这可能是说“人越来越固执”的原因吧。因此,人会进入“信息茧房”,尤其现在大数据会加强这个机制,使我们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而不能自拔。
如何建立自我反馈机制?
1.芒格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不要总是顺着想,而是反着想,“我这样想对吗?有没有疏忽的事实,有没有没考虑到的?“
2.书写、复盘,书写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查漏补缺。
3.听到不同的意见,”忠言逆耳“利于行。
4.坚持开放的心态,有反证的心态,搜集”反正案例“。
在你发给所有股东的《财富》杂志的文章中,你提到了达尔文的一项实践:当他发现与既定结论相反的东西时,他会迅速把它写下来,因为大脑会把它推出去。
如果你读《物种起源》,就会看到达尔文非常小心地避免欺骗自己,他非常小心地提问和回答这些难题。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反馈机制。
你需要运用逻辑,你专注于逻辑,但只有逻辑是不够的。你必须避免欺骗自己,所以你建立了反馈机制。
敢于时常推翻自己心中已有的结论,这是“世界上难度最大事情”。
因此,正如马斯克所说,要建立多维度、多层面的自我反馈和纠正机制。
巴菲特、芒格二老已经跟我们分享了一些方法。
第一、写出来。
前几天,我说过,写作码字的本质是“思考”!
第二、身边能有一位逻辑严谨、不屈从的伙伴。
而不是一群披着各种头衔的马屁精。经常与持怀疑态度的伙伴交谈。
第三、持反证心态,搜寻反面例证。
持“反证心态”,尽力“反驳”你的假设,看看“它是否经得起攻击”,舒宾·斯坦因最喜欢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可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