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素华,素月分辉、不负韶华!
有朋友问:“今年多少岁啦”?30+岁的你是否敢无所顾虑的大声说出自己的年龄?是否会看着储多招聘启示上写着年龄不超35岁而焦虑丛生?是否想着往日的同学都成了X总、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一事无成而尚志消沉?
孔子曰“三十而立”,原本意思是说他到了三十岁才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却不知在2500年后的今天,演变成了“30+岁”人群中年危机感的代名词。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在36岁之时两位朋友境况巨变,感觉对这个世界无能为力而被焦虑所困,他没有就此消沉,而是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进而找到了解锁焦虑的路径。
1、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忧情绪,心理动力是想要变得更好,却又怕实现不了。虽然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却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大家都想要变得更好。
2、焦虑的根源?
引发担忧情绪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
1)外在因素:环境压力。
同学聚会时,一个比一个优秀,吴同学晋升为总监啦、陈同学创立某品牌企业啦,当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成就满满,而自己一无是处时,这种外在环境的压力会引发我们的焦虑情绪,如果大家发展都差不多,感觉自己还行,也就不会焦虑了。
2)内在因素:想要的多(欲望多急于求成)
想要变得更好的愿望虽好,但如果目标太多,如既想学投资理财、又想学管理技能,想做线上团体运营、又想做个体经纪,人在同一时间精力和能量都是有限的,任务太多、无暇顾及也会引发焦虑。
3)内在因素:行动的少(行动少避难趋易)
一个人如果仅有目标,而无具体的行动或行动很少,不付出努力,整日处于光想不练的状态,难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看不到好的效果,容易陷于想要而得不到的内耗中,也会引发焦虑。
3、解锁焦虑的方法?
1)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
意识-信念上认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体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具有可比性。
每个人的资源都是不一样的,不跟别人比,
只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才是正确的成长打开方式。
可以通过“每日冥想10分钟”,来强化不跟别人比的意识信念,肯定自己,消除焦虑。
2)不要更多、只要一个
目标多了会影响行动,就好像各个方向都有人在喊你的名字,
想往一边走,另一边又在拉扯你,行动就会越来越无力。
《认知觉醒》书中说到,人生目标是存放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感觉自己没热情、没激情,是因为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
目标清晰了,只有一个方向在喊你,径直朝着那个方向前进,行动即可坚定有力。
想清楚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可以使用“最字法”的提问工具, “写下来”帮自己梳理,
a. 用心感受,你最受触动时是在做什么事情?
b. 闲暇时候,你最关注哪方面的信息?
c.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d. 想一想,你最想帮助的人是谁?
e. 如果没有经济压力,你最想如何度过余生?
目标不要多,一个足矣。在明确的目标上刻意练习精进,耳无杂音,自无焦虑。
3)不要假想、付诸行动
有了目标、到目标实现,需要提升行动力架起从现状到理想蓝图的桥梁。
有一部分人“学了那么久,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在于他们仅停留在被动接收的假想学习状态,被动听看输入是相对容易的,而深层次思考+行动输出是相对困难的。
如何行动?《认知觉醒》书中提讲到,“费曼学习法”教是更好的学,把我们学到的知识,用简单的话分享给他人。经过思考加工输出,才能充分证明自己学会了、做到了,才能看见改变了。
另外,可以在我们的舒适区边缘向外扩展做努力。在目前做到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难度,不至于一下子被困难打倒,持续提升精进。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代的洪流推着人们争先恐后。适度焦虑对人是有激发作用的,但过度焦虑却会困住我们无法前行。
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焦虑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旦我们清晰认知到引发焦虑的根源、掌握解锁焦虑的方法,反而可将适度焦虑为我所用,激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