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 摘抄

1  研究发现,年纪大了以后,人们交往的人减少,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和老朋友。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放在做事上,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

2高龄老人告诉我,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正如作家菲利普·罗思(Philip Roth)说得更加苦涩:“年老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

3除非把保持人们的生活能力作为优先考虑事项,否则员工会像对待布娃娃一样,给他们穿上衣服。其他事情也是如此,这就是每件事进行的方式。任务比人更重要。4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关系是“家长型”的——我们是医学权威,目的是确保病人接受我们认为对他最好的治疗。我们有知识和经验,负责作出关键的抉择。

第二种关系被称为“资讯型”关系,同家长型关系正好相反。我们告诉患者事实和数据,其他一切随患者来裁决。

伊曼纽尔夫妇把第三种医患关系称为“解释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医生的角色是帮助病人确定他们想要什么。解释型医生会询问:“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你有些什么担心?”了解到答案以后,他们会向你介绍红色药片和蓝色药片,并告诉你哪一种最能够帮助你实现优先目标。

为了充分照顾病人的需要,医生要做的不能仅仅是理解病人的愿望。愿望是反复无常的。每个人都有哲学家所谓的“二级愿望”,即对愿望的愿望。

5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

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我们根本是在缩短、恶化余下的时间,可是这个事实好像并没引起什么注意。

6 成为一个人的战斗就是保持生命完整性的战斗——避免被削减、被消散、被征服,避免使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将来想要成为的自己相断裂。

7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8事实证明,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9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预设一份豁达,才能体验技术征服、超越后的愉悦;才能体验到医术是心术,不可先知、不可全知的不确定性。一半是直觉思维(叙事思维),一半是循证思维(精准医疗), 两者水乳交融;一会儿是直觉后的循证,一会儿是循证后的直觉。外科干的是手艺活(鹰眼、狮心、女人手),蕴含着高度的技巧化,流淌着手艺思维。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关注手艺的养成,品味手术的境界(炉火纯青)。医学的奥妙就在于超越不确定性去追求完美,这可能吗?葛文德在书中描述的印度医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低配置+高效率,完全有可能!

10每个人都是这样变老的——

  血管:骨头和牙齿随着年龄增长软化,但血管却会因为吸去了大量从骨骼中渗漏出来的钙而变得坚硬。手术的时候,进入老年人体内的手指能感觉到其主动脉和其他主血管已经变得脆弱且缺乏弹性。

  眼睛:晶状体是由极其耐久的晶体蛋白构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弹性会降低——因此,大多数人的老花眼始于40岁。这个过程还使得晶体逐渐发黄,即便没有白内障,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

  肌肉:40岁左右,人的肌肉质量和力量开始走下坡路。到80岁时,我们将丢失25%到50%的肌肉。手的变化可以明显地体现这个肌肉变薄的过程——40%的手部肌肉存在于手掌肌肉和拇指肌肉。仔细观察老年人的手掌以及拇指根部,你会发现肌肉组织不是凸出的,而是平坦的。

  手:从50岁开始,骨头以每年约1%的速度丢失骨密度。手有29个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容易因骨性关节炎而受到破坏,于是,手腕的活动范围减少,抓握能力减弱,并容易疼痛。手还有48条有名称的神经分支,神经元的丧失会导致灵活性下降,手写能力退化;手的速度和振动感会衰退,由于手机的按钮和触屏面积小,使用标准手机越来越困难。

  心脏:为了使同样数量的血流经过变窄、变硬的血管,心脏只得产生更大的压力。结果,一多半人到了65岁时形成了高血压。由于必须顶着压力输送血液,心脏壁增厚,对运行需要的反应能力减弱。因此,从30岁开始,心脏的泵血峰值就会稳步下降。

  牙齿:在正常的生命历程中,下颌肌肉会损失40%的质量,而下颌骨会丢失20%的骨质,变得多孔而乏力,咀嚼能力弱化,人们转而吃柔软的食物,这类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引起牙齿孔洞……在美国,一般人在60岁时,已经失去了1/3的牙齿,85岁以后,大约40%的人已经一颗牙齿都没有了。

  脑:30岁的时候,我们的脑是一个1400克的器官,颅骨刚好容纳得下;到了70岁的时候,大脑灰质丢失会使得头颅空出了差不多2.5厘米的空间。最先萎缩的部分一半是额叶(掌管判断和计划)和海马体(组织记忆的场所)。于是,记忆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在中年之后就逐渐下降。到了85岁,40%的人都患有教科书所定义的老年失智(痴呆症)。

10  我们自己想要自主权,而对于我们爱的人,我们要的是安全。

托马斯相信,好的生活是享有最多独立性的生活,而这正是疗养院拒绝给予的。

疗养院的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无助感。

人们寻求的首先是信息背后的意义,而不是信息本身。传递意义的最佳途径,他说,是告诉人们信息于你而言的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我的自省:我有太多 面具,我演得太逼真, 我太善于自欺和欺人。 我没有一束热情之火、 没有一滴知音之沫 不出自...
    与自己赛跑的人阅读 3,280评论 0 0
  • 江南的梅雨季节总是猝不及防。外面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她说五层楼的距离她只能静静的望着。或许我们之间,只能到此了。。。
    阿狸ly阅读 988评论 0 0
  • 流淌在指尖的 那份安静和思绪 是经过阳光蒸发后 被黑暗 细细筛捡过的 淡淡的思想 就这样, 在别人的鼾声中 偷偷地...
    晨光微晓阅读 2,224评论 2 0
  • 终于出院了,整整50天,老赵渡劫成功啦。 从最开始的惊慌,恐惧,到现在的平安,平稳,一路走来,就像坐过...
    赵春苗阅读 1,378评论 0 0
  • 【课程导师】刘艳 【导图基础知识复习:认识大脑、三大法则、五大亮点】
    w梦露阅读 1,9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