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个复利公式,包含初值,迭代速度和迭代次数,成长率就是迭代速度本身有复利。有的时候成长率也可能是成长后迭代次数增加带来的,比如跑步进入一定阶段后,身体能支撑隔天跑一次。如果复利等到拐点的到来后,能变成比较陡峭的成长曲线。那么成长率就是复利的复利,能极快的加速拐点的到来。很多企业通过融资,以用金钱杠杆撬动更多资源,加速拐点的到来。而我们个人成长上面,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引入外部资源,来提升成长率。
在个人成长的开始阶段我们不用过于追求成长率,先追求有持续的成长。初始阶段要保持持续的成长,那么迭代次数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学习英语,早期阶段提升学习频次比追求成长率重要得多,让我们每天都用几回英语,并持续足够时间就能让我们不断的进步。小步快走能让我们走得更加稳健,跑步避免膝盖受伤的方法就是小步,骑自行车要提升爬坡速度就要提升频率降低每一圈的行程。开始阶段,持续行动比每一次走更远更加重要。在需要不断练习提升熟练度的事情上,每天坚持持续下去,就会获得可观的成长。如健身、练字、学英语、写作这些事情,大家都会说贵在坚持。可能到后面阶段成长率会更加重要,但是开始阶段能让我们持续不断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开始阶段我们不能太过于追求最佳方法,以求更高的成长率。纠结于什么方法适合于自己,贪图更高的成长速度,而花太多时间在选择方法上,这可能是很多人迟迟不开始成长的原因。
主动进入学习区,就是主动引入外部资源提升成长率的一种方法。只要认为一切皆可以学,多进入那种让自己有点不适的环境,就一定会拓展自己的能力。就如学习英语时,接触外国人,多制造意外的需要交流的场景。虽然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词不达意,错漏百出,但在真实的环境中这种痛苦会让我们的成长速度加快很多。有的人说自己喜欢挑战,多数说的就是喜欢进入学习区。学习区内会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但是又不会觉得彻底绝望,努力努力总是能完成。如果做一件事情,我们一点痛苦都感觉不到,觉得完全非常舒适的状态,那是很难学到东西的。人类本能的都会远离痛苦,躲避这种进入学习区的行动。只有我们元认知不断加强,能够活在未来,让未来可能的收益抵挡住短期的痛苦,才能不断的成长。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什么是学习区,我想如果在应用某项技能上,让我们觉得有点难以做到的事情,就是处于学习区的事情。那些让我们觉得有点为难的事情,可能正是能锻炼提升我们能力的机会。如果害怕在陌生人前演讲,那么多尝试去做几次可能就会有极大的提高,也会获得很多的自信。一个健身教练告诉我,做健身的时候,最后做不下去之后,最后努力挣扎着做的几次才是最有用的。在成长上,我们也要尽量找到那种需要我们努力挣扎才能完成的事情,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成长率。
投资,爸爸算命今年不宜投资。虚拟机方式
良性循环,正向反馈,批评孩子。说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很大,践行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