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老师在“生命进退的两难”这一节说的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内容: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老师说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女性的生命状态”:
“宝钗坚守一切人间的秩序、伦理和规则,以一种很健康、积极的态度入世。黛玉是孤独的,她的逍遥、坚持和孤傲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完成。”
宝钗是积极的,同时也是有心机的,圆滑的;黛玉是孤独的,但也是真性情的,视功名利禄为无物的。
这两种生命状态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呈现。是入世还是出世,也许是每个生命都可能遇到的两难。
但我不认为前者一定就是积极的,后者一定就是消极的,只是不同的人生选择罢了。
黛玉有才情,清高,因为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所以敏感多疑,爱使性子。她这样的个性不如宝钗在贾府受欢迎。但她和宝玉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人对各种生命都平等相待,这也使得两人都具有超越时代的叛逆性。这也是我所倾佩的。
但红楼中的男男女女毕竟生活在几百年前。如果类似宝黛的两个人物出现在现代,出现在身边,我会更喜欢谁?
或许我会更喜欢和宝钗那样的人交往,对黛玉那样的人敬而远之。但我感觉自身个性上又偏向黛玉。才情自然无可比拟,但性格上的孤独似乎又是与生俱来的。
儒家宣扬积极的“入世”观。拼搏,奋斗,成功,这无可厚非。但我发现自己与庄子的“平易恬淡”更接近。庄子有一句名言:“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哈哈,真是“无能者无所求吗?”还吃饱了没事就到处逛[允悲][允悲]
这是误解。“无能者”鲜有人做到。
如何才能做一个“无能者”?答案是效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不言不议不说”,只管吃饱了遨游于天地之间,这是何等境界?
如果说养娃也分“儒释道”,我无疑也是“道”上的人,可又寄希望于孩子“成名成家”,这又自相矛盾了。人生总有两难。还未参悟,继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