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的游船上,导游嘟囔着,这几个游客真有病,到了景点不下船,非要在船上打麻将。
这样的场景在国人看来并不稀奇,我自己就经历过,出差时的假期,宁可闷在旅馆里玩手机,也不愿去那些名胜景点走一走,逃避炎热和劳累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是更多的是感觉自己走完一圈名胜,对自己没有触动和感悟。
是因为这个社会的物质水平越来越高,导致人们的欲望变低了吗?
我认为不是,因为即便在小小的屏幕中,人们依然在争强好胜,炫耀比拼。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不愿意走出去,梦想中的诗和远方在哪里?
生活不止眼见得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我是理解的,不就是提醒我们追求自己崇高的梦想嘛。但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肤浅,诗和远方离我们并不远,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小时候的春节联欢晚会,我对那些不停的歌曲十分厌倦,认为只有相声小品这种语言类节目才是真正的好节目。长大虽然对流行歌曲有了自己的欣赏,但是音乐会和歌剧,倒给我钱我都是不去的,因为听不懂,熬时间也是一种痛苦。所以吴军老师得到专栏关于这部分内容,我都选择性的略过了,而严伯钧的西方艺术课,即便我有资源,也压根就没听,我觉得那不是我的菜。
但是我知道,这些音乐内容,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如获至宝,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而对于我,至少现在不是,因为我的目光从来没有看见这片领域。其实和那些旅游的人一样,不是人们越来越物质,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对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失去了兴趣,而是这些人真的只是来旅游而已,留下足迹,从来没有看见真正的美,当然这里面包括我自己。
想想这个世界现在变得多么可怕,越来越多的孩子认为,游戏就是屏幕和游乐场,再也看不见身边的花花草草,也没有了我们心里想的那种诗和远方。我们给自己这样的借口,透过屏幕我们可以直接看到远方,看似去远方变得容易,反而让我们更加不愿意真正的踏足那些地方。
很多人也会和我一样想,那些风景、音乐,哪有手机好玩,不看不听也不会对自我有和影响吧,更何况那不是属于我的诗和远方。当然,这里人们的追求,可不仅限于艺术这一个范畴,它可以是任意的东西,比如科技,比如历史。
现在我开始反省自己这种思维,觉得那只是为自己看不到“远方”而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羞愧的同时也要反思,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这种状况,我们的孩子是否会重蹈我们的覆辙?
孩子很单纯,你教他什么,他就变成什么样。我们手不离手机,孩子也爱深扎屏幕,我们关注学校的成绩,孩子也不会有其他的眼界,何谈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其实不该单纯的指梦想的地方,而是需要人真正的能看到,然后努力的到达。有一个领域的基础,才能看见这个领域的远方。这个基础不该是学校的学习,而应该是认知。有了这些诗和远方,孩子们才会真正拥有了不一样的欲望。这个不一样的诗和远方,应该才是孩子未来最稀缺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