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也叫"三贤故里",故里是什么?古人的家乡。那三位贤人出于介休呢?汉.郭林宗,宋.文彦博,春秋.介子推。三位贤人有什么故事呢?
郭林宗的身世
汉时,介休郭家村有一家姓郭的人家,夫妻俩生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年芳妙龄,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母管教得好,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一天,夫妻俩要出门看亲,叮嘱女儿要在家呆着,把门反闩,后半晌就回,女儿应许。父母出门后,来了一和尚,从窗户上看到家中的美女,进不去,就在窗户上画了一符,就像篆字。和尚走后,看到窗户上画着红色字样,怕父母回来责骂,招惹人,于是就开门抹窗上的字,怎么池抹不掉,且越抹越亮。姑娘无奈,就用舌头舔了一下,噫,这个办法好灵,舔一下没了,舔一下没了,一直舔完,姑娘才松了一口气,放心的回到家里,闩上门。父母下午回到家,看到家里平安无事,也没问女儿什么。姑娘自从舔吧字后,就茶饭不思,整天想睡觉,后来干吐了起来,想吃酸的,且肚子渐渐鼓了起来。家丑不可外言,责问女儿,女儿就把真情告了父母,父母也无奈,就说,在家悄悄生下,偷偷送给别人,就这主意。纸里包不住火。有一天,村里一位游手好闲的人,偷偷窥见郭家的姑娘肚子大了,未嫁怎么肚子大了?败坏民俗,嗳,有了,得赏钱的机会来了,我得去报官讨赏。报官后,姑娘要受到刑处,偷偷活埋:吃个方直桶下面掏个窑子,拖进土洞里,埋了。到了刑处的那天,硬拖着姑娘去埋,父母去拽,哭得死去活来。把人放下去,拖进去,用砖封口,人上去,正要埋,天空"咯咋"一声响雷,风雨大作。埋的人七手八脚埋好,雨停了。
有一天晚上,有位媳妇到郭家村十字口买油饼,掏出钱买了两个油饼,付了钱,转身走了。掌柜结账时,在油灯下看见钱里有两块纸币,不知谁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收时,看见都是真的,结账时发现有假币。有个人出主意说,你偷偷放一碗水,把钱往水里一放就知道了,真的沉下,假的漂浮,立即就能辦真假。若是假的,必定不是人,你把红线偷偷拴在她身上,她走一步,你放一下线,看她去了哪里,便可找到。掌柜如此去办。结果验出的纸币就是那个媳妇的,偷拴上红线,线越放越长,越放越长…,放了一大会儿,线不动了,才停止放。第二天,早早叫人循线去寻,寻到一处坟上,被荆棘挂住了,线断了。隐隐听到坟里有女人哄孩子的声音和孩子哇哇的哭声。叫人赶快挖墓救人。挖开墓看到母亲躺着,孩子在母亲胸前吃奶。说时迟,拿时快,急忙要抱起孩子,天空喊:连母起,连母起!孩子抱起来了,未一起连母亲扶起,母亲扶不起来了,长眠于此。抱着小孩出来,把墓埋好。回到村,把孩子交给了他的姥姥姥爷郭老妇夫,因这个孩子没有父亲,郭老妇夫就让他姓女儿姓,取名字为郭林宗。
林宗从小就聪明,郭老爱女就爱外孙,供他读书认字。先生一教就会,一眼十行,过目不忘,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后来成为京师的名士,八俊才之一,成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人尊称为郭泰,郭有道先生,为东汉太学生领袖,成为介休三贤之一。
有一年,郭家村给林宗盖了庙,唱大戏,我闻讯去看,庙内有郭林宗的彩塑像,两旁有一副对联写得有趣。上联是:天有道,地有道,国有道(即郭有道);下联是:君安泰,民安泰,国安泰(即郭泰)
我油然而生敬意,拜了这位于国于民于君做出贡献的贤人!
据说他母亲的坟,就在电杆厂下面,有一棵槐树,有石门石坊,石人石马,有神奇的大蛇护坟。他的身世真神奇!
文彦博故事三则
(一)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将幼天资聪颖,幼年与儿童玩球时,一不小心把球就掉进槐树洞里。小朋友们伸手试着去探,手摸不到洞底。他眼珠骨鹿一转,说有了。叫了几个小朋友,抬来几桶水,倒了进去,皮球忽忽悠的漂了上来,大家都夸文彦博小朋友聪明。
(二)文彦博数豆
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一个装红豆,一个装黑豆。做了一件好事,罐子里放一颗红豆,做了一件错事,另一个罐里放一个黑豆。天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成了宋朝一代名相。
(三)文彦博修袄神楼,立白猿祠
文彦博出将入相,历佐四帝,在朝50年,成为宋朝屈指一竖的名相。衣锦还乡后,在顺城关大街东端建了一座祆(玄)神楼,它是亚州仅存的拜火教(拜太阳神)建筑。是山西省四大名楼之一。
还在他的宗祠旁盖了一座白猿祠。《三遂平妖传》记载,介休文彦博,为名相,八十三岁,带兵平乱征贝州(河北一带),曾遭围困,左冲右突不能突围,眼看被获。正在关键之时,一只白猿从天而降,助他突危,并转败为胜,受朝廷嘉奖。为谢白猿得救助战之恩,他立祠祭谢。
介子推的故事
一寒食,清明节的起源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落难时,带着十几位随身,悄悄逃到国外,到小国家避难,可他象过街老鼠,在哪儿也呆不长,四处颠簸。有一天,十几个随身伺候的人饿了几天,也找不到一点食物给他吃,干锅不动。介子推,忍痛割爱,悄悄把自己大腿的肉,割下一片,包敷好,给公子重耳熬汤喝。重耳喝了汤说,这汤真好喝!从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未说,后来才知是他"割股奉君"。重耳在外逃难十九年,国内平息了内乱才返国,做了晋国国君。在朝论功行偿,跟随过他的十几位人,都分了高官,偿了厚禄。
有一天,有人说介子推关了门,和母亲不知去向,门上写着:大龙升天,小龙入地。另外还有一首诗,最后一句是"愿君清明复清明"意思是说,希望君主政治清明,远离小人。这人一说,国君重耳顿生惭愧之感,脸一红,羞愧难当,唉,怎么能忘了落难时,为自已割股煎汤的人呢?快寻快找。哪里找都找不到,心里更急,越找越远,从晋国运城,一直找到介休,才有了消息。有人说,他背他母亲上了绵山,过隐居生活。绵山,大得很,找不到怎么办?。有位大臣出主意说,他隐居山林,三面用火攻,只留一面让他逃生,就能出来。国君重耳应许,就用火攻,谁知推子推与母没出来,最后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找到遗骸。晋文公失声痛哭不已!
回朝立即颁布圣命:贤臣介子推遇难的三天为寒食节,严禁生火做饭,只能吃食物,以示纪念贤臣介子推,并把寒食节三天中的最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扫墓节。现在也说,先新墓,后清明,一百日,在当中,三天是鬼节,即寒食节,三天中最后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就发源于介休绵山介子推。晋文公还把从前的邬县("先有邬成店,才有介休县")改为介休县(介子推休息的地方)以示对介子推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