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情绪起伏波动,甚至一度怀疑人生。比如说总是希望自己能考上某高校的研究生,幻想着毕业之后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发现现状并非如此时挫败感油然而生;比如说自己一和朋友吐槽压力大或是心情不好,朋友就各种关怀,而后会产生一种被人爱着真好的感觉。
这些时高涨时低落的心情波动,使得难得建立起来的热情和勇气瞬间崩塌。失落之余,重新研读永澄老大的公众号文章,想着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先看看高手是怎么解决的。
老大在公众号的首篇文章中写道,自己是搞目标管理的,所以后续的所有行动等都是指向这个目标期待的。老大说,人生只有一次,必须为真正地为自己而活,并且用到了“Be-Do-Have”模式去强调真正两个字,何为真正?就是在收到不可控的外界环境的情况下依旧朝着自己想成为的目标前行。
带着对“Be-Do-Have”模式的好奇我搜索了相关的一些资料,“Be-Do-Have”模式来自于边疆先生的《生命教练》。Be 代表着你的期许和立场,是一种象征,Do 代表着为某种目标采取行动或者是为证明某个语言而收集证据,而 Have则代表着行动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比较“Have-Do-Be”、“Do-Have-Be”以及“Be-Do-Have”三种思维模式来理解这个思维模式。
“Have-Do-Be”模式,这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我们总是想着“只要拥有金钱、权利或是学历,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或是怎么样”,这是一个设想,并且往往是一个没有结合现实处境的幻想。我们往往将Be的念头投射于某一种载体(比如金钱、豪车)Have,误以为拥有了载体就能获得成功、自信的体验,进而采取Do的行动,然而却经常得不到想要的Be。经常有人认为买房了就会拥有幸福的家庭,所以拼命赚钱去获得自己的房子,其实他想要的并不是房子这个载体,而是拥有幸福的体验,而往往买房后他依旧会觉得不幸福,因为还有更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而买好房的幸福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Do-Have-Be”模式,这种模式认为获得象征的过程会给我们带来感受。人们往往认为只要努力赚钱,多拜访几个客户,就能获得更多的薪水最后买得起房,进而获得成功、幸福。在行动的过程中,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行动能带来象征而有成就感。这看似是一个非常正确、具有正能量的思维模式,却忽略了外部环境的不可控因素。你可以试着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角度去思考,努力就一定能买的起房么?通过这种思维模式指导的行为,往往会掉入低水平奋斗的巨坑中。
“Be-Do-Have”模式则认为你的期待和承诺是你感受的来源。你首先有一个获得幸福的期待,而你后续的行为都是围绕着期待进行的,或者说你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期待是正确的而收集各种证据,这些行为既可能包括经营婚姻又可能包括努力赚钱,而最后你不一定真的买房了,但是你是在不断地接近你所期待的目标的,所以你感到有成就感。
通过比较这三种思维模式,不难发现前两种思维模式都是将自己的期待寄托于获得某一个载体上,而这个载体又通常是一个并不一定出现的结果,因而人们的心情会随着得失计较而跌宕起伏。而“Be-Do-Have”思维模式则将这种期待寄托于对自己的承诺,并且通过不断地调整去接近自己的这个期待而获得成就感。
前两种思维模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思维模式,生活中不少的纠结困惑源于对期待的错误寄托,不如试试刻意练习“Be-Do-Have”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