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因此唐玄宗和杨贵妃从京城之中出逃,直到发生了马嵬坡之变,使得杨玉环上吊自杀,唐玄宗也失去了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妃子。马嵬坡之亦也被称之为马嵬驿之变,这场变故不是来自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而是来自唐玄宗李隆基出逃所带的保护他们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禁军。
其实这场变故表面上的主人公是唐玄宗与杨玉环,还有禁军的首领陈玄礼和当时随着出逃的宰相杨国忠也就是杨玉环的哥哥。但实际上还有一个人推动者这整个事件的发生,那就是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当时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就是借着征讨杨国忠的名义,而马嵬坡之变更大的针对对象也是杨国忠。不能说他有多少的罪行,只能说他得罪了很多的人。
唐玄宗在出逃的前一天还曾向众臣说自己要亲自去征讨安禄山,没想到第二天他就带着自己的亲信,逃离了皇宫。而保护他们的正是陈玄礼所带领的士兵,在出逃之后,唐玄宗自然是这些兵士们所保护的人,也是他们的中心。但是唐玄宗的晚年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沉迷于享乐与美色之中。本就使得很多的朝臣对他不满,再加上这次他言而无信的出逃,使得很多人已经对这个皇帝失去了信心,保护他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自愿的行为了。
而且这些士兵们本就对皇帝充满了怨念,而且逃亡的过程又比较艰辛,所以这种怨念就更加的深厚了。作为他们的领导者的陈玄礼自然知道自己的手下是什么样的心理,所以他作为将领要及时疏导兵士们的这种情绪。但是他不可能拿唐玄宗作为发泄的对象,尽管陈玄礼也不满唐玄宗后期的作为,所以他挑中了杨国忠这个人。要说杨国忠是无辜的,其实还真的不是,杨国忠在杨玉环得宠之后的所作所为已经引发了很多的官员的不满,陈玄礼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他对杨国忠的怨念不是突发的,而是天长地久所积聚的。
但是陈玄礼知道自己身为臣子应该做什么,也知道身为士兵们的领导者应该做什么。所以他清楚不能由他去挑起士兵们心中的不满,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会受到多少人的指责,或许就连他自己都过不去自己的那一关。于是他为自己找了一位所谓的授意者,就是当时的太子李亨。说是为自己找一位领导的人,其实是为自己拉一个垫背的,如果自己兵变失败,自己不会是受惩罚最严重的的那个人,不得不说陈玄礼这个人十分的聪明。
于是陈玄礼向李亨说了自己的观点,也说明了当时士兵们的情绪,他希望李亨能够支持自己,同时也害怕李亨将自己的事情告诉唐玄宗。所以陈玄礼的心中是没有底的,也不知道这位太子会如何的回复他。但是李亨也很聪明,他并没有直接的恢复陈玄礼,而是选择了沉默。正是因为他的沉默,使得陈玄礼心中的石头落了下来,他知道了这位太子没有明面的支持自己,却也认同了自己的想法。
于是陈玄礼放开了自己的行为,开始鼓动士兵们发动兵变,他们所针对的目标看似是杨国忠,其实是唐玄宗。只不过他们不能将唐玄宗杀死罢了,但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还使得杨玉环也自杀了,也算是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毕竟一个是唐玄宗的亲近的臣子,一个是唐玄宗的枕边人,这对唐玄宗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虽然说李亨在明面上没有参与到马嵬坡之变之中,但如果没有他的默许,即使陈玄礼的怨念再深,他也不敢轻易的兵变。而且安史之乱之所以持续的时间那么久,也与李亨脱不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