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皇帝宠爱的女人,这陈玄礼可谓是罪莫大焉。然而,身为小人物的陈玄礼却因为这件事而名留千古,他的结局也十分的出人意料,且听我慢慢为你道来。
先来回顾一下唐玄宗宠爱的女人杨贵妃在马嵬坡香消玉殒的经过,当然我们重点要说的是陈玄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唐玄宗李隆基,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艳福的人之一:中国古典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被他揽入了怀中。如此美人在怀,自然宠溺有加。于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过上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快乐生活。
孟子早就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在这日日佳人陪伴的迷糊中,大唐迎来了安史之乱的大祸。
公元755年,也就是玄宗天宝14年冬天,曾经的“干儿子”安禄山20万大军直取长安,只半年左右,潼关已失,长安屏障已去。无奈的唐玄宗只好带着杨玉环等人惶惶地逃向蜀地。
负责保护唐玄宗一行逃亡的是三千飞龙禁军,其统帅正是那个小人物陈玄礼。
还好,当时的百姓心中还念着盛世大唐的好处,养尊处优的唐玄宗等人一路虽历经艰难,但好歹有一口吃的。但过惯了优裕生活的国舅杨国忠,全然不顾士兵们已极度疲劳依然飞扬跋扈,令士兵人怨气不已。
当7月14日队伍走到马嵬坡的时候,三千禁卫军已极度疲惫,群情愤怒,大有酿成兵变的可能。
领队的陈玄礼与将领们商量后认为,今天的状况皆是杨玉环兄妹带来的后果。在这种时候,如果不除掉她们兄妹,怕是难以服众。
于是,陈玄礼带着三十余位将领向玄宗进奏称:
逆胡(安禄山)指阙,以诛国忠为名,然中外群情,无不嫌怨。今国步艰阻,乗與震荡,陛下宜徇群情,为社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
不管众将领如何陈述利弊,玄宗始终难以下定决心诛杀杨国忠与杨贵妃。但士兵们等不及了,他们发动了暴动,杀死了杨国忠以及他的儿子和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并将杨国忠的头颅砍下来挂上城门示众。
参与的将领们都强烈要求杀死杨玉环,因为很明显,杨玉环不死,总有一天是要为杨国忠报仇的。在众人的推荐下,陈玄礼再次上奏玄宗说:国忠父子既诛,太真(贵妃)不合供。
见如此群情愤怒,玄宗知道已无法保住杨贵妃的命,只好让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前。
逼死了玄宗宠妃,陈玄礼究竟是何人?他为何敢向皇帝身边人下手?
我们看到陈玄礼参与逼死玄宗李隆基的爱妃,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个人不是忠于玄宗的,其实,陈玄礼是玄宗的心腹肱骨。
为什么这么说呢?陈玄礼这个人是一个十分忠正直率的人。当年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专揽朝政时,他就很不喜欢,所以就投靠了李隆基。后来李隆基发动政变拥立他父亲李旦复位的过程中,陈玄礼出了很大的力,立了多次大的功劳,所以深得李隆基的信任,成为其心腹。
后来,李隆基以第三子的身份获得皇位后,将整个皇宫的守卫都交给了陈玄礼,可见李隆基极其信任陈玄礼。
那为什么得李隆基信任的陈玄礼参与杀死杨忠妃呢?静笃认为,其实他是在保护唐玄宗李隆基。
我们先来看,杀死杨国忠兄妹,是谁最想要的结果,显然是太子李亨。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仓皇逃跑的玄宗就有把位置传给太子的打算,但是杨国忠阻止,并尽力劝说玄宗到蜀地避难。
杨国忠这样做的原因,我们很容易明白,玄宗是他的靠山,太子继位,他杨氏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而蜀地是他们杨家的势力范围,可以保玄宗皇位无忧。
而太子李亨自然也明白这点,到了蜀地再想继位就非常悬了,说不定命都保不住,所以他一手策划了兵变。
这样一来,当下的形势是,士兵不满于杨氏兄妹而欲杀之,太子再在一旁推波助澜,逃难之时,玄宗如果不从,被诛杀或者被士兵抛弃的可能性都有。
陈玄礼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站在了诛杀杨氏兄妹的一方,但并非与太子为伍,而是为玄宗皇帝作想。
为什么说陈玄礼不是站在太子一方呢?我们看到诛杀杨国忠兄妹后,太子李亨就带领部分军队与玄宗分开北上。但陈玄礼并未与之一同北上,而是继续跟随玄宗前往蜀地。直到公元757年时,唐玄宗重新回到长安,陈玄礼都一直守护在左右。
陈玄礼的归宿
公元757年,回到长安后,陈玄礼不但没有被唐玄宗清算,反而还得到了玄宗的封赏:封蔡国公,食邑三百户。
从杨贵妃死后,陈玄礼依然是玄宗身边的守卫,以及回到长安后,玄宗对他的封赏来看,玄宗应该是能明白陈玄礼的苦心的,所以自然对他仍然信任有加,封以高官厚位。
以上是静笃的个人见解,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朋友是否同意我的看法,欢迎赐评和点赞哟。